Tuesday, November 10, 2009

糖尿病有藥可治?

  從前患糖尿的多是老人家,最「年輕」的也屆中年。但現今二、三十歲的年輕人,甚至是兒童也會患這種都市殺手病,想真是令人慨嘆!

  說糖尿病無藥可治嗎?又不是。但現在主流醫藥所能做到的,只是將病情控制,不惡化已很好。到底有沒有方法,例如食療或調理,可以讓病情進一步改善?

  最近有一位三十二歲的年輕小伙子來看病,患的是糖尿病。

  他來看我,一方面是期望有一種西藥以外的藥物,可以替他找到突破。另一方面,也是非來不可。皆因他由發病起,至今短短三數年,已經加了三倍藥量,連醫生也坦白地對他說:「再這樣下去,我們要改為打胰島素針了。」

  他當然不願意就此一生以針藥為伴,於是四處求醫。


糖尿病分兩大類型

  我們平日說的糖尿病,可以按病理分為兩個類型:
糖尿一型:由於胰臟先天性發育不全,沒有胰島素製造。治療須永久靠注射補給。


糖尿二型:由於飲食不當、精神壓力太大、老化、運動不足等多種原因,胰臟運作失靈,不懂得將由食物轉化為醣份,再轉化為能量,以致血糖飆升。治療方面,初期採用刺激胰島素分泌的藥物。但由於血糖仍會繼續升高,藥物分量必須隨之增加,終有一天,需要加量至改用胰島素針為止。
  有些病人的血糖不斷增加,終致尿中也帶糖,令腎臟負荷過重。部分病人雖然尿中驗不出含糖,但是血糖卻會持續上升。總之,服藥並不是健康的保證。


第三號殺手

  論殺傷力,糖尿病絕對不容小覷。除了癌症和心血管毛病之外,製造最多死亡數字的都市病,就要數到它了!

  說回我這個年輕的病人,他怎麼知道身體出了事?原來他答應朋友購買一份保險,驗身時驗出有輕微尿糖,後來為求安心,再驗血糖,發現血中含糖水平同樣偏高。於是往見醫生,開始服藥生涯。

  初期服藥後血糖控制不錯,但後來情況不單沒有改善,還更嚴重。他經常感到口渴、食很多仍感到餓、小便又多又混濁、整天疲倦不堪,體型更是無故由肥變瘦。

中醫說:上、中、下三消

  講病理,論治療,中西醫素來有不同的角度。就以糖尿為例,西醫認為是胰島素接收器出問題所致,而中醫則把它分成上消、中消、下消三個輕重不同的階段。
上消:多飲而渴不止,病情仍算輕微。


中消:消谷善飢。傷及內臟。


下消:口渴、小便如膏。病情已趨嚴重。
  其實,消渴症(即今之糖尿病)一詞,早在《皇帝內經》中已有記載,唐代名醫孫思邈更直指,若能控制飲食,則此病有救矣。不過,病屆晚期,則心血管系統、循環系統皆受其影響。併發症層出不窮,包括:
視力下降、視網膜出血。
血管通透性和彈力下降,以致高血壓和中風危機提高。
滲透壓改變,令腎臟受損發炎,嚴重者可致腎衰竭。
免疫能力下降,容易感染。
血液循環和供氧下挫,以致肢端營養不足、容易潰爛、傷口難癒合。
情況再嚴重,可出現壞疽而須截肢的悲劇結局。
  一句話,若果護理失當,糖尿病人後期生活極之痛苦。

  總結:這位年輕患者已屬嚴重,針對他的情況,我制定了一套治療方案,幫助他養陰清熱、健脾固腎、補氣活血。個多月後,他不再感到那麼疲倦,面上的灰黑之氣也漸退掉。昔日因夜尿頻密而睡眠不足,出現肝熱口苦的現象,已逐漸消失。西藥方面,很慶幸,也在調低,打胰島素針之險,應可避過。


治療三步曲

  中醫所云的消渴症可分為上、中、下三消,即病情的輕度、中度、嚴重,或者早期、中期、晚期。每期的治療重點都不大相同。
早期:病在外層


一要戒口:肥甘美食、煙酒、煎炸辛辣食物等,以致可能刺激陽火的食物,通通敬謝不敏。即使一般人認為正氣的穀麥,也要限量進食。


二要養陰清熱:用玄參、生地、石斛、花粉、地骨皮、粟米鬚、玉竹、石膏等藥。目的是要消減口乾口渴,並且緩解糖尿。上述藥物除石膏一味以外,全都對血糖有不同程度的緩解效用。


中期:病及內臟

人漸消瘦,常常肚子餓,食量大但不長肉。因為病魔已傷及脾胃,影響吸收


一要養陰清熱:用藥同上。


二要健脾:多用白朮、云苓、蒼朮、川連等健脾化濕之藥,鞏固脾胃機能。


晚期:形神俱疲,小便多而混濁。體內熱盛,睡不安寧。


一要補氣補血:用黃耆、人參(石柱參或高麗參)。一則改善血紅蛋白缺乏,二則抑制血糖,三可調整血壓水平,四可增強腎臟功能。


二要固腎滋補:多用杞子、五味子、覆盆子、女貞子等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