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anuary 31, 2010

15歲高腳七 6呎11吋


15歲時的你有多高?英國少年費希爾,年紀輕輕已高人一等,身高達6呎11吋,如今仍然不斷長高。

尚欠1吋便成7呎高人的費希爾(左),較同班最矮小、僅4呎6吋的女同學(右),足足高兩呎半;他同時是一名大腳八,鞋碼15號,仍在不斷增大。自升上高中,其身高便超越6呎的父親,其母身高亦有5呎10吋,堪稱高人一族。
費希爾對高人一等的身高感到驕傲,他說:「我最愛打籃球,如此身高有助投籃!」他為自己近7呎的身高感到自豪,稱為生活帶來不少方便。

Friday, January 29, 2010

法 國 紅 酒 知 識 之 品 酒 的 五 個 基 本 步 驟

法國紅酒知識之品酒的五個基本步驟:顏色、搖晃、聞酒、品嘗、回味。

(一)顏色。想要看出葡萄酒的顏色,最好要有一個白色背景,并將酒杯放在它前面。當然顏色范圍要看您品嘗的是白葡萄酒(以下簡稱白酒)還是紅酒而定。下面是兩種酒的顏色:白酒有淡黃綠、稻草黃、金黃、金、暗金、馬德拉酒色和棕色;紅酒有紫、紅寶石、藥磚紅、紅棕、棕色。顏色會告訴您許多有關酒的事,例如白酒,當它們變老會加深顏色,相反地,紅酒則會失去色澤。

(二)搖晃。為什么要晃酒?為了讓氧氣進入酒內。我不確定你準確好了沒有,不過我可以很直接地告訴您:搖晃會使酯、醚和乙醛釋放出來,并和氧氣使酒產生香氣。

(三)聞酒。現在您已經搖晃使香氣釋放出來,酒聞起來像什么呢?它有那種形態的 NOSE , "NOSE" 為品酒人通常用事業形容酒綜合氣味的字。
精確地指出酒的 NOSE 其后意義是讓您能辨認出酒某些特性。

(四)品嘗。對大部分人來說,品酒指的是啜一口酒并快速吞下去。但這不叫品酒。品酒是一件用味蕾去從事的事情。記得它布滿您口腔四周;舌頭兩側、舌背、舌尖,并延伸到喉頭底部。您如果像大部分人一樣牛飲葡萄酒的話,就忽略掉所有重要的品嘗味蕾了。

   葡萄酒業有種古老的諺語: " 買酒用蘋果,賣酒用乳酪 " 。蘋果會把葡萄酒中缺陷呈現出來,乳酪則有使葡萄酒氣味變柔順的傾向,留下使您更覺愉快的品嘗滋味。

(五)回味。當您有個機會品嘗過葡萄酒后,好好坐著一會兒并回味所品的酒。想想看您方才的體驗再問問您自個兒下面問題以協助您加深印象。

酒是否:
⊙ 清淡,中度濃郁,或濃郁?
⊙ 白酒:酸度如何?極少,正好,或太酸?
⊙ 紅酒:單寧太強或太澀?令人感到愉快嗎?或沒有單寧了?
⊙ 余味持續多久?
⊙ 最重要是您喜不喜歡這瓶酒?
⊙ 價錢值得嗎?

此處又衍生出另一個重點的法國紅酒知識。當您品嘗一種酒后第一件事是您是否喜歡它,它是您想要的酒嗎?

再來說說傳統的品法國紅酒知識。

第一步:酒溫 冰鎮后紅酒味道較澀
傳統上,飲用紅酒的溫度是清涼室溫,18至21攝氏度之間,在這溫度下,各種年份的紅酒都在最佳狀態下。一瓶經過冰鎮的紅酒,比清涼室溫下的紅酒丹寧特性會更為顯著,因而味道較澀。

第二步:醒酒 紅酒充分氧化后才夠香
一瓶佳釀通常是塵封多年的,剛剛打開時會有異味出現,這時就需要“喚醒”這支酒,在將酒倒入精美的醒酒器后稍待十分鐘,酒的異味散去,醒酒器一般要求讓酒和空氣的接觸面最大,紅酒充分氧化之后,濃郁的香味就流露出來了。

第三步:觀酒 陳年佳釀的酒邊呈棕色
紅酒的那種紅色足以撩人心扉,紅酒斟酒時以酒杯橫置,酒不溢出為基本要求。在光線充足的情況下將紅酒杯橫置在白紙上,觀看紅酒的邊緣就能判斷出酒的年齡。層次分明者多是新酒,顏色均勻的是有點歲數了,如果微微呈棕色,那有可能碰到了一瓶陳年佳釀。

第四步:飲酒 讓它在口腔內多留片刻
在酒入口之前,先深深在酒杯里嗅一下,此時已能領會到紅酒的幽香,再吞入一口紅酒,讓紅酒在口腔內多停留片刻,舌頭上打兩個滾,使感官充分體驗紅酒,最后全部咽下,一股幽香立即縈繞其中。

第五步:酒序 先嘗新酒再嘗陳酒
一次品酒聚會通常會品嘗兩三支以上的紅酒,以期達到對比的效果。喝酒時應按照新在先陳在后、淡在先濃在后的原則。

還有些高人的指點以及和人討論的心得可以了解不少常識性的法國紅酒知識:
一.首先,好的紅酒先從外觀上看,色調越淺的越好.這和白葡萄酒相反.不能有沉淀物在里面.其沉淀物多為葡萄的外皮,不好.
二.其次,好紅酒入杯后慢慢搖動,在杯壁會有少許紅酒,我們稱為掛杯.
三,紅酒需用專門的弧型杯,在鼻前慢慢晃動,酒香會隨杯壁往上,慢慢入鼻.這時就已經開始品紅酒了.
四,紅酒入口后,先用舌尖品,好的是酸中帶甜,少苦味.
五,再用舌頭把紅酒擠向口的二側,用舌頭的二側品味,這時候,酒的味道就更能顯露.

紅酒知識

大多數的人都以為「紅葡萄酒」就是紅酒(Red wine),這是錯誤的觀念。所謂紅酒,是採用紅葡萄釀造,發酵全程將葡萄皮連同葡萄汁一起浸泡發酵,釀成的酒含有極高的單寧和色素。它的關鍵是要紅葡萄、連皮、全程、不加糖。台灣生產的紅葡萄酒都加了糖,喝起來甜度高,不屬於紅酒。果皮與果汁發酵一段時間,在適當時候除去果皮再繼續發酵,酒色呈粉紅色,是玫瑰紅酒。發酵一半就裝瓶,讓後段發酵在瓶內進行,使得發酵產生的二氧化碳留在瓶內,是汽泡酒(香檳)。都不是紅酒,不具備紅酒的特性,不可和紅酒混為一談。
  紅酒裝瓶以後仍會繼續發酵。假如直立儲存,酒瓶的軟木塞會乾硬萎縮。一旦瓶外空氣滲入,酒質就會變味發酸。正確的儲存方法是平躺來放,讓軟木塞始終浸泡酒液而膨脹,徹底阻絕瓶內與瓶外空氣的流通。其次,儲存的溫度要適當。溫度太高、變化太大,對酒有不良的影響。最好的儲存環境是地窖或專業的冰箱。某些酒標有「bin」的顯示,表示是裝在橡木桶、擺在地窖發酵而成的紅酒。假如沒有適當的儲存環境,買回來以後最好在一.兩年之內喝掉。否則,好酒變壞酒,壞酒變醋。
紅酒平躺放著儲放,軟木塞浸泡日久會分解、產生木屑。飲用前一天要直立,讓木屑沉澱到瓶底。注意看,紅酒的瓶底向中間凸起。這設計不是為了好拿酒瓶,而是要讓木屑沈澱到凹溝。
喝紅酒不可以加冰,也不能像香檳放在冰桶裡,最適當的飲用溫度是攝氏十至十四度。台灣的冬天,可以直接飲用;夏天,最好先放到冰箱的冷藏室,用餐前一至半小時取出,先開瓶,擺在一旁慢慢醒酒,同時讓溫度回升。

  想要充分享用紅酒,一支合適的酒杯十分重要。好的紅酒杯是薄身、無花紋、無色、透明、高腳。高級的紅酒杯是杯身的玻璃薄。薄到據說可以透過空氣,不必搖晃酒杯,酒也能從各種角度和空氣接觸。紅酒杯可以區分成杯身、杯腳、杯底。杯身要大、要深,杯口要向內縮,除了在收集酒的香氣,也讓飲用者在晃動酒杯時,杯裡的酒液不易灑出去。至於杯腳,要細、要長,一來是為了美觀,二是讓飲用者有足夠的空間握著杯腳。手掌遠離杯身,是希望手的溫度不致影響酒的溫度。再專業一點,有的人乾脆抓著杯底。手直接握住杯身都是外行。

高級餐廳,為了證明如假包換,必須在客人面前當場開瓶。開了以後侍者將軟木塞交給客人。客人先目視檢查,軟木塞不可爛、不可變形,然後把浸酒的一端放在鼻前聞一下。如果有霉腐味,表示酒儲放不良,壞了,不必試喝,直接教侍者換一瓶。聞完軟木塞,覺得沒問題,對侍者點頭示意。侍者這時才能在杯中淺淺地倒一點,讓你試看、試聞、試飲。(看是看酒的成色。為了正確觀察,把杯子放在白色背景的前方,微微向外傾斜酒杯。注意是否有木屑或雜質,同時觀察酒的顏色;咖啡色,壞了;紫紅色,酒的年紀很輕;中間色澤深,外圍帶褐黃色,好酒。聞是聞酒的味道。將杯口整個罩住鼻孔,深呼吸。高級的紅酒聞起來味道很「厚」讓人感覺它很濃很複雜,需要「很多很多」的氧氣,「很長很長」的時間,才可能將所有香味散發出來。試飲,儲存不當的酒,會有霉腐味,試飲不滿意,可以要求退貨。侍者這時可能也會試喝一點,如果真有問題,有商譽的餐廳必然會收回。
  高級紅酒的酒瓶都有人搜集。為了避免酒液「流花」酒標,正確倒酒是讓酒標的正面朝上較講究的餐廳甚至會用餐巾將瓶頸圍上。此外,年代老的酒(超過八年十年),瓶底一定有木屑。即使三、五年,有的也有木屑。因此倒酒時要小心,除了不可晃動酒瓶,倒到最後,還要留一點在瓶的肩部。  

紅酒開瓶以後,看酒的類型、品質,以及成熟程度,先靜放十五分鐘至一個小時,讓它與空氣「呼吸」進行化學作用。假如沒有耐性,可以直接倒進酒杯,甚至晃動酒杯,加速酒與空氣接觸的機率。晃動酒杯的方法有兩種,一是拿起酒杯向內搖晃。這種方法杯子懸空,要晃動得均勻,得有點技術。另一種方法是用食指中指夾住杯腳,整個手掌平貼杯底,將杯底壓在桌面如同磨墨般地旋轉。轉,要小力一點。酒不幸灑出杯口,當場讓人臉紅。

  好的紅酒是藝術品。對於藝術品,不要「喝」,而「品」。每次品之前,先晃動酒杯,再用鼻子深吸一下,然後淺嘗一口,讓酒液在口腔保留一段時間,之後才慢慢地嚥下去。只有細細的品嘗才能品味出何謂藝術品般的紅酒。

細說餐酒生產原理

葡萄酒類一般定義可列為:利用新鮮採得的葡萄,在原產地根據當地之傳統和風俗習慣進行發酵後所得含有酒精之液體。 從言項定義引中,釀製葡萄酒有以下幾點要素:

一. 原產地

二. 葡萄必得新鮮摘

三. 必須經過發酵的過程

對葡萄酒有所影響主要因素:

地點:

萄適宜種植在貧瘠的土壤上,而最優質的葡萄通常都生長在溫帶的地區,大約赤道三十至三十五度之間,特別是佔了全世界大部份的北半球地區,這種現像更為顯著。 如果再細心研究一下,在這個盛產葡萄的北半球溫帶地區,只有較北的部份,例如德國所產之葡萄含酸份較大,而較南部地區,例如亞爾及利亞,由於空氣較為溫暖,所種植之葡萄有較長成熟的時間,今葡萄的糖份較為豐富,這種差別便因地點而有很大的不同。

氣侯:

好的氣侯對種植葡萄異常重要,水太多或陽光太少,都會令葡萄的成熟期不足,因而帶微酸和糖份不足,如果是紅葡萄的話,果實的色澤亦不夠深色。最理想的是全年雨量在廿七至廿八吋之間,而陽光普照時間為一千三百至一千五百小時。大致來說,雨量較少而陽光較長的年份,葡萄一般都會生長得更佳。 在種植期間的不利情況霜-五月時份是葡萄開花期,如果氣溫突降出現降霜時,將會破壞了全年的收成。雹-突而其來的冰雹便會摧毀葡萄的幼芽,甚至已結實的葡萄亦會被打落。風-開花期若不幸遇上大風,禍害最烈,因為初期的花朵吹落,葡萄便不能結實。

土壤:

歷史和實驗證明,某種土質會特別適合某種葡萄生長,葡萄在貧瘠土壤上生長得特別茂盛,肥沃的土壤雖然可令葡萄繁殖得很快,但結出的果實品質不佳-不過當然也有例外,這點視乎葡萄品種的區別而出現很大的差別。 藍灰石質土壤-德國露莤白酒的產地

岩質土壤-砵酒的產地

火山灰土壤-馬爹哪葡萄酒的產地

砂礫質土壤-波爾多紅酒產地

黏土土壤-布根地紅酒產地

一般來說葡萄最適宜在石英質,鈣質或石灰質的土壤中種植,一些最佳的葡萄園,其土壤亦多含有少量的鐵質成份,但如果土壤中含鐵質太多,便會影響葡萄汁液的清澈及發酵。 葡萄品種: 葡萄的品種通常取決於下種的土壤性質而定,葡萄完全成熟時,便會呈現一些獨特的品質或香味,而結成之果實在每種葡萄中亦各有各不同,皮,肉及子等對葡萄酒的品質都有一定性的影響。 葡萄的皮可以令紅葡萄酒獲得所需之色素及丹寧酸,而整顆葡萄中,佔八至九成是多汁的果肉部份,此外,對釀成的葡萄酒有很大的影響的葡萄果實的梗莖部份,此部份含有大量的丹寧酸,對葡萄酒的酵化有很大的幫助,不過很多時侯製酒將葡萄汁及汁液發酵時,總會將這些梗莖的部份揀出,一些現代化的釀酒廠都是利用去梗機來從事此項工作。每種葡萄各有本身的香味,亦只能在某種特別的環境下才能完美地生長。 葡萄縢之中,釀酒商只使用純的Vitis葡萄,而Vitis葡萄之Vinifera種類,均能釀製成舉世最佳質的美酒。 新下種的葡萄縢大約需要五年的時間,才能完全成熟。

如果天氣及土壤優良,葡萄樹由五歲至三十歲之間能每年生長出品質優厚之葡萄。到了三十年之後,葡萄 縢便會衰老,,便須要重新下種。

大約在一九七零年的時侯,Vitis Vinifera葡萄受到一種特別的寄生虫的侵害,這種由美國傳入的寄生虫侵蝕了葡萄的根部,令歐洲大部份的葡萄園,在短短的幾年之間幾乎凋枯殆盡。 其後經過深入研究,發現美國本土的葡萄對這種害虫有一種抵抗力,故自此之後,歐洲即種植了這種有抗虫能力的美國葡萄。

農人在種植時,多會剪去部份多餘的枯葉,以保障收成的葡萄品質,此外又定時噴射一種硫酸銅的藥劑來杜絕害虫。

葡萄種植的週期:

秋天一開花約一百日即可收成,通常是在九月或十月之間,適宜收成時期可長達兩星期,收成之後,是整理土地犁鬆泥土,並將去年種植的葡萄加以遮蓋保護,免受跟隨而至冬天的低溫天氣之損害。 冬天一犁田,修補用以支持葡萄生長的木柱,將葡萄枝紮好在籬笆上,為土壤進行施肥。

春天-將葡萄多餘的枝葉刪剪,並進行第二次犁鬆土壤,而婦女則在田中進行除草除虫的工作。

夏天-繼續除草,並將新生的葡萄枝紮穩在籬笆上,並注意別讓新枝生長過高,再次噴洒殺虫劑,通常在這段期間,需要噴洒藥劑達八次之多,繼續犁地並注意除草。

製造過程:

如果說種植方法直接影響葡萄的生長,則製造葡萄酒的方法,便會直接影響到葡萄酒的品質。雖然釀製葡萄酒的方法各地不同,但主要仍是由人的控制,從而釀製風味各異的葡萄酒,例如汽酒,甜,乾,紅及白酒等分別。 葡萄透過發酵的作用,將葡萄汁肉的醣份變成乙醇(酒精)。這些酵母菌存在於葡萄表面的一層白色粉未內,這些酵母菌有豐富天然的糖份的葡萄汁中生長,產生酵化作用,將糖份透過生化作用,分解成為乙醇及二氧化炭。 發酵過程將時續至葡萄汁中的醣份完全消耗淨盡,或乙醇達到百份之十五至十六,令酵母菌再無法再繼續生存,則發酵作用便會停止,而這時葡萄汁已變成香醇的美酒了。

Wednesday, January 27, 2010

給兒子補血

2009-12-07
開車去接朋友,到了他住的屋苑,剛停下來,一個護員就走過來問:「睇樓?」我搖搖頭。「熄火。」他指指我的汽車,然後就走開了。

我看他站在十步開外,便招手叫他過來。叫他過來的原意是因為他說話跟語氣很沒有禮貌,不應該在渣甸山上一個高尚住宅區裏出現。

我想教訓他一下。

他看見我招手,便走了過來,一邊走一邊笑容可掬。就因為這滿臉的笑容,令我馬上打消了主意,俗話說「拳頭不打笑臉人」,如果之前他叫我汽車熄火的時候,也有這一臉笑容,我便不會多此一舉。

「先生,甚麼事?」他問我。

我改口說:「沒甚麼事,只是告訴你,我來接朋友,一分鐘之內就會出現。」他很意外我特地跟他解釋,忙笑說:「知道,知道。」

人際關係可以很複雜,也可以很簡單,同樣是一件事,比如我汽車一停,護員走過來說:「唔該,請熄火。」效果一定比冷臉用手指一指:「熄火!」來得好。

許多摩擦,不過是基於一種不友善的語氣,與此同理,許多摩擦也會因為一句友善的話,或者一個友善的表情得以解決。

與人方便與己方便,與人友善其實也是與己友善,說句話也好,露一個表情也好,既然是在跟人溝通,寧願先禮後兵,也好過端個打架的架勢,如果那個護員滿臉笑容走過來,我還要照原計劃教訓他,那就是我不對了。

對人好一點,其實也是對自己好一點。當然,遇到王八蛋是例外,但世界上,王八蛋畢竟是少數的。

李純恩

口味

2009-12-05
去了澳洲八天,吃了數不清的西餐。回到家裏,菲傭問我想吃點甚麼,我說:有餛飩嗎?有泡飯嗎?結果把菜肉餛飩吃了,把冷飯泡在番茄冬瓜湯裏吃了,一肚子的「東方食氣」,把「西方食氣」都逼走了。

人的口味從小定下來的。從小吃慣了那一口,長大後,任你走南闖北海闊天空,嘗遍山珍海錯,但是到頭來,在你餓的時候,頭一個想到的食物,還是小時候吃慣的那一口。

西餐當然也有很多講究,食材多麼新鮮,擺盤如何亮麗,但論烹調花樣,那就真得太不如中菜了。

所以,精美如法國菜,粗豪如美國菜,吃到後來,味道就攪在一起了,新鮮感就消失了。

然後到了吃飯的時候,便很茫然。當地朋友很興奮地介紹這、介紹那,結果魚還是那麼做,牛肉還是那麼做。

這樣說,我知道有欠公平,人家西方人,一輩子這麼吃,也吃得津津有味,那是人家的美食。對,那是人家的美食,但不是我的胃口,或許也不是你的胃口。

我們講究的是同樣一種食材,煎、炸、燒、燜、燉、蒸、炒、爆、滷、灼、燒、烤、、醬──花樣繁複,千變萬化,其中都有智結晶,美妙之處,試過了就回不了頭;試過了,就嫌人家簡陋。

說到頭,還是口味作怪。其實有時候,也不需要那麼千變萬化,但這千變萬化是個基礎,我們的胃口就是在這個基礎上培養出來的,即使有一天反璞歸真,這簡簡單單的一口,也是曾經珣麗的結果。

李純恩

做和尚要看開

2010-01-25
這天的國際消息中有一條說日本的佛教徒愈來愈少,寺廟的維持愈來愈難。

於是就有和尚想出辦法,跑到酒吧裏跟年輕人一起喝酒聊心事,順便發展他們的信教。也有和尚在廟裏開潮歌演唱會,吸引年輕人來參加。

這種做法受到其他和尚的反對,但事實擺在面前,用了新手法的寺廟,信眾多了一倍,且還是年輕人。數字最實際,那裏原先站出來指責這種行為的和尚,也紛紛仿效起來。

前幾年在日本九州拍電視節目,在一座寺院裏拍和尚坐禪。我們三個節目主持人一排坐在地板上坐禪,一個日本禪師拿戒尺來回巡視,看見誰的身體晃動了,走過來合十行個體,然後就用戒尺往肩背處拍去,算作警告。

那個禪師白白胖胖,戴眼鏡,神情肅穆,是「得道高僧」。

拍完節目之後,告辭出廟,到旁邊的納豆工場拍吃納豆,進了工場,就見到一個白白胖胖的光頭佬在跟一班女工又說又笑,打情罵俏,覺得眼熟,一看仔細,原來就是剛才廟裏那個大和尚。

只見他脫了僧袍,換了便服,大聲講大聲笑,旁若無人。那隻白白的肥手,有意無意老在女工身上拍來拍去,跟剛才請我們吃戒尺模樣大相庭逕。

學佛原是自己的事情,所以說人人都可成佛。但社會商業化了之後,學佛就變了大家的事,辦事就要齊心協力,所以說,日本寺院裏搞搞新意思,開開演唱會也無可厚非,經營一座寺院如做一家公司,先把錢賺了,有了本,才可以弘揚佛法嘛!

在日本做和尚,才真拿得起放得下看得開!

李純恩

本性

2009-12-17
根據《港大民意網站》的調查,立法會的民主派如果真的搞成了「五區總辭」,有49%的選民,不支持辭職的議員返回議會。

也就是說,如果這件事情鬧成了,許多下了車的議員,最後無法再上車。

由此可見,民主黨前些日子所作出的不參加「五區總辭」的決定,是很明智的。

如果不以政治來論這個「總辭」的行動,而純以實際觀點出發,對於許多已經進了立法會,佔了一個議員席位的人來說,有機會做個立法會議員並不容易。

做立法會議員,要做很多工夫,從事前的鋪排,演繹自己是多麼有理想有理念的人開始,到稍後的許多相關的行為表演,到最後正式出選,拉票做騷,過關斬將,最後得成正果,完成心願終於坐進立法會,一路走來,十分艱辛。屁股下那張子,得來不易,豈又可以說辭就辭,辭完如重新投胎一般,再來一次?這樣做,風險實在太大。轉世投胎,就算重新做人,也不知做的是男人還是女人,富人還是窮人,豈有把握,做回一模一樣的人?

如果一時衝動辭了,結果下了車,車門一關,永遠上不了這一班車了,那又如何是好?如果將前一次上車視作為人生最大成就的人,誰敢去冒這個險?

理想是理想,實際是實際,許多早前的理想,為的就是後來的實際,得到了實際,理想就完成任務了。不信,你去叫甘乃威辭職再選,你說他會因此對你表示好感,還是跟你拼命?

李純恩

多事

2010-01-11
法國政府多事,打算推出一條新法例,禁止夫婦情侶在吵架的時候,出言侮辱對方。

「君子不出惡言」是對的,但何為「惡言」,也就是「侮辱性語言」,那就很難下一個定義。

每個人的生長環境不同,對於「惡言」的承受程度也不同。許多平時不以為意的語言,一旦交惡起來,句句都覺刺耳,那這一條數又如何去算?

罵人用粗言穢語自然是侮辱,但一個髒字不帶,也可以句句有骨,也照樣可以把人徹底侮辱一次,那麼又如何去用這樣的法例去界定呢?

相好的時候,說一句「你真笨」,可能覺得特別可愛,相罵的時候,一句「你真笨」,就變成侮辱。這樣的分寸,法國國民如何去把握。

法國政府立這一條法例,原意是製造文明環境,可能也是向中國偷師,搞「和諧社會」,化解社會矛盾。但既然成為一條法例,自然就像一道電網,觸者倒楣。

既然是法例,執法人員就要去管。比如一對情侶吵架,其中一人覺得對方語帶侮辱,打電話報警,警察一定會來,來了還一定要管,若勸不聽,無法和解的話,就會告上法庭,法庭就會將那個說話侮辱人的人判罪。

這就非常「捉蟲」了,法國有多少警力,連這麼瑣碎的小事都要去管去理?法國警察從打劫銀行、交通事故,一直管到夫婦情侶吵架,這份工真的累死人了。

「相罵無好口」,這道理誰都知道,亦是好話好說,還吵甚麼架,爭甚麼執?所以說法國政府多事,那麼多國家大事不管,卻去管人頭打架罵甚麼話。那還不如禁止夫婦情侶吵架算了。有甚麼惡氣,緊閉嘴,一言不發,心裏暗數一二三,操刀把惹自己惱火的那個砍掉算了。

李純恩

生活在心定的地方

2010-01-08
上海朋友到香港旅遊,走在太古廣場三樓,憑欄望下去,說:「每次到香港,都覺得很舒服。雖然上海也有這樣的商場,但感覺就是不一樣。」我說:「對,上海的大商場雖然也國際名牌林立,應有盡有,但總有一種浮躁之氣,令人心不定。」

朋友說:「是呀,在香港的商場,感覺定很多。」

在香港心定,這種感覺,是走遍大江南北的人都擁有的。我有許多在珠三角開廠的朋友,每星期有好幾天會自己開車過關來回,每次從內地過關回到香港,第一個感覺就是舒一口氣,安樂了。

都已經十幾二十年了,這種感覺不退。

本來以為這是香港人回家的一種歸宿感,但原來從內地來的朋友也有此感覺,那就是一種難得的東西了。

香港的好處,在於這個城市是大中華地區之中,最有秩序最有規矩的地方。秩序和規矩,源自一百多年來培養出來的生活習慣。

世界上任何勢力,都大不過習慣勢力,唯有習慣,才會遵守某一種秩序和規矩,不用人管,不遵守不舒服。

在這樣的習慣勢力範圍內,大部份人都有一種守秩序守規矩的習慣,不急不亂不浮躁,便安逸定心了。

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之下,是福氣。身在福中的人或許感受不深,因為已理所當然,但經旁人一提,再比較一下在中國大地上走南闖北的經驗,才一拍額頭,知道自己的福氣了。

李純恩

隨遇而安的收穫

2009-12-01
塔斯曼尼亞旅遊局的朋友,這幾天常常跟我們說「對不起」,因為天氣。

他們覺得,塔斯曼尼亞應該是陽光燦爛藍天白雲。但我們來了四天,天天陰雨,有時候還颳大風,風力增大了雨勢,天氣非常糟糕,氣溫下降,晚春變成了冬天。

這樣的天氣當然令遊客失望,遊客失望,旅遊局的朋友就代天氣跟我們說「對不起」!

只有對自己的地方非常熱愛的人,才會有這種「主人態度」。愛地方就像愛自己家一樣,總想把家裏最好的一面示人,總想把自己喜歡的東西跟人分享。

這一點,在中國內地旅行是不大會遇到的,中國人一句「天有不測之風雲」,就可以打發了。老天的事,我可管不了,你碰不到好天氣,是你運氣不好。遊客於是也就因此認命了。

但當本地人為了這種非人力可挽的事情左一句「對不起」右一句「對不起」的時候,就算在壞天氣之下,你也發覺了這個地方的可愛之處。

於是我就跟他們說,我們可以在壞天氣裏尋找樂趣的。

比如說,雨水令水份充足,令本來青翠的樹林和草原變得加倍翠綠。我們走進一個果園,各種各樣的莓(berry),幾乎每一顆下面都吊一顆水珠,晶瑩通透,亮如水晶,襯亮麗的果色,將之拍下來,已是天地間宜人美色。

松樹的松針上也掛滿了水珠,在灰暗的天氣中,亮晶一串串搖搖欲墜,觀之如聖誕樹上一串串閃亮的燈泡,漂亮得令人心跳。

然後就發現松針水珠之間,有黃豆大的粉紅色花朵,有些花朵謝去之後,那位置上便結出了小小的松果。松樹開花,還是第一次看到,若不是這樣的天氣,我們的注意力引去了大山大海,如此一花一宇宙的美麗,便早已疏忽了。

隨遇而安,安下來,就會有收穫。

李純恩

安格斯牛肉

2009-11-28
為了在一天之內到達澳洲最南端的塔斯曼尼亞島,這天晚上從香港出發,先抵雪梨,從雪梨轉機飛往墨爾本,再從墨爾本轉機,飛往塔斯曼尼亞。

到達墨爾本機場,已是午飯時間,一個多小時等候轉機,午飯就在機場解決。

本來想吃點披薩之類,但餐廳裏不是肉卷就是肉撻,沙律賣相也做得不好,看了半天,沒有胃口。

於是便走出餐廳,旁邊有家麥當勞,一看,竟然有安格斯牛肉做的漢堡包。

快餐漢堡包用安格斯牛肉做,還是第一次見到。雖然澳洲的安格斯牛肉不如美國,但畢竟是好品種,澳元六塊三一個,便買了試試。

漢堡包比平時的大,裏面的牛肉也很大,一口咬下去,後面就擠出一大塊,要團團轉咬,才可以連包連肉吃到。牛肉很鬆軟,味道不錯,但是不是因為安格斯品種的關係,則也說不上來,反正是個很好的嘗試。

就在離開香港的那天中午,跟朋友在太古城開完會,急急忙忙找地方吃午飯,結果進了美食廣場,選擇很多,當眼處是一家越南餐廳,主打越南河粉,還有許多小食。

看招牌上寫「特級牛肉粉」,問如何特別,答曰:用安格斯牛肉。

越南河米用安格斯牛肉,倒也少見,於是要了一碗。

一大碗牛肉粉,湯底非常鮮美,河粉也很滑,加加洋,配以許多香料,這碗粉出奇好吃。牛肉也鮮嫩,但是不是因為安格斯品種的緣故,也說不上來。反正比起許多在報紙雜誌上經常被吹捧的越南牛肉粉,這一碗的味道有過之而無不及。

一碗粉一個包,一天之中,竟吃了兩次安格斯牛肉。

李純恩

熱水療法

2009-11-26
天氣寒冷,氣血運行不好的女人,便會手腳冰冷,一雙腳捂在被窩裏,半天緩不過來。我認識的馮玖中醫師有一辦法,就是去買一個大膠桶,每晚盛一桶熱水來浸腳。雙腳伸在桶裏,熱水最好深及腿彎,天天浸泡,持之以恒,可醫氣血不通之症。

曾國藩家書中,也常提及「洗腳」。他在外帶兵打仗,家書不斷,一邊打仗一邊教訓兒子,從做人道理到教兒子如何練字,十分細心。偶爾也說說自己近況,就提到了「每晚洗腳」。

「每晚洗腳」並不是指普通洗腳,而是用熱水泡腳,有人還猜測可能輔加足底按摩。反正曾國藩跟兒子說,自己身體一直不好,自從每晚洗腳之後,健康大有長進。

曾國藩雖是打仗能臣,但一身是病,身體多有不妥,尤其是皮膚病,更困擾長久。多病之人,氣血運行必有滯礙,天天泡熱水腳,有助行血。許多痛症,只因氣血不通,所謂「痛則不通,通則不痛」,身體器官,大致如此,氣血通而少病痛。曾國藩所言晚晚洗腳,身體大有長進,想來便是這樣。

想起寫這一篇稿,是因為偶感風寒,鼻敏感發作,頭重腳輕,在外呆了一天,晚上回家渾身不自在,於是放了一浴缸熱水,不是「洗腳」,是「洗人」,整個人泡將進去,驚得小狗拖肥團團亂轉,以為主人發癲。

十分鐘後,熱水逼出一身汗來,人也頓時輕鬆了不少,小毛小病,大概也盡去了。

李純恩

人到無求的三種反應

  只有當你欠缺,才會發奮拼搏。
  或當你「覺得」欠缺,才會繼續發奮拼搏。

  誰想發奮、誰想拼搏呢?做得這樣辛苦,而好逸惡勞,原是我們的天性。

  唯一的動力,是欠缺。包括:飢餓、貧窮、尊嚴、安全感等等,種種匱乏,才能激發戰鬥力。

  所以當父母為子女裝備一切、提升一切、保護一切之後,將他們全打造成王子、公主,試問這些孩子們,還有甚麼可以做?人性最矛盾,亦是最真實之處,是當你穿上最華麗閃亮的盔甲戰衣後,竟然已失去鬥志。還爭甚麼呢?當新一代年輕人覺得無欠缺,他們會有以下三種反應:

  第一,回饋。自知收受父母太多,反而立志回饋社會,或將所學的服務弱勢社群,並投身無償的公益事業。至於回饋的目標,視乎世界潮流。像上世紀六十年代,眾王子、公主時興扶助窮苦,現今則必然是環保或拯救瀕危野生動物等等。於是追求理想的「紫微」、「太陽」、「天梁」等大行其道,成為未來社會的主流。

  第二,是享受。當父母為子女設下萬無一失的保護罩,預先為他們買房子、買基金、買學位等等,王子、公主遂失去奮鬥的目標與原動力。

  假如他們有理想,會嘗試回饋社會;假如沒有,便只會縱情享受,像「貪狼」、「廉貞」、「天機」、「天同」等等,酒色財氣,無一不精,或吃喝玩樂、嫖賭飲吹,又無所不能。

  別以為貪玩沒出息。本來,每種才藝也是一門學問,你不妨開一家酒吧,或一家夜總會試試看。可是學習需要紀律與吃苦,當父母有庇蔭,何必虧待自己?於是只玩不做。

  第三,是自閉。這點為古時的王子、公主所無。現代資訊科技太發達,即使足不出戶,只憑電腦通訊,已可以享受豐富的娛樂節目,並建立無邊界的社交網,不愁寂寞。在這種特殊的情況下,人性的陰暗面將會擴大,「巨門」、「廉貞」、「太陰」等,伺機發作他們的潛在弱點(「化忌」)。下一代欠缺的,反而是推動變化改革,以及堅守崗位的「硬人才」。文:康子

Tuesday, January 26, 2010

智能熨斗會伸腳



2010年01月21日
很多人都試過在熨衫時離開一會兒,回來卻發現熨燶衫。意大利 Ariete公司的蒸汽熨斗 Auto Lift(圖),將是很多健忘人士的恩物,若熨斗發現被閒置,就會伸出兩隻腳,避免燒燶衣物。
智能蒸汽熨斗的手柄具備微型感應器,當熨斗朝下閒置 8分鐘,設在熨斗前後的兩隻腳就會伸出,將熨斗提升 2.54厘米,再閒置 8分鐘更會自動關機。當用者拿起熨斗後,熨斗腳又會自動縮回,讓熨斗照常運作。智能熨斗已在意大利推售,每個賣 57歐元( 627港元)。
英國《每日電訊報》

石器時代原始人 磨尖石頭做截肢手術

2010年01月26日
石器時代,不要以為荒蕪落後,但其實已有醫學和施手術。那個遠古時代的人類,已懂用磨尖的石頭和麻醉植物,為傷者做截肢手術。
考古學家早前在巴黎以南 65公里一個新石器時代墓穴中,發現一副估計距今約 6,900年前的年老男性骸骨(圖),骸骨沒左前臂和手掌骨,科學家經多番測試後,相信死者生前曾接受類似現代截肢術的環鋸手術,左前臂骨被齊口切去,顯示披着羊皮的原始人,已掌握基本的外科手術技巧。
專家推斷,截肢死者生前是戰士,因跌倒、被野獸襲擊或戰鬥令左臂受重創,同伴為保其性命,將石塊磨尖作解剖刀,切掉其左前臂,手術期間可能還用了曼羅花為他麻醉減痛楚,又以鼠尾草為他清潔消毒傷口防細菌感染。測試結果顯示,傷者手術後生存,雖患了骨關節炎,但活了數月甚至數年才逝世。
英國《泰晤士報》

她看來像老女人 但她只有 13歲


2010年01月26日
當哈茨霍恩( Zara Hartshorn)登上巴士,說要買兒童票,她的聲音顫抖起來。巴士司機上下打量她,細看她一臉皺紋和深陷雙眼,大笑說:「你是小孩?那我就只有 21歲!過主啦!」哈茨霍恩垂下頭下車,生怕被熟人看見這尷尬一幕。她雖臉容蒼老,但她只有 13歲。


罕有遺傳病 同學笑「阿婆」
「真丟臉,」哈茨霍恩說那張老人臉令她受盡羞辱:「這種事經常發生,無論乘巴士或看電影,我都不能買兒童票。人家看見我穿校服,都以為我發花癲。我很尷尬,真想地下有洞給我躲。」
當她流着淚回家,媽媽特蕾西( Tracy)很痛心,也很了解女兒的痛苦,因為她們都患上一種罕有遺傳病,叫脂肪失養症( lipodystrophy),基因異常令皮下脂肪組織分解,皮膚卻依正常速度生長,令臉皮鬆弛得像婆婆一樣。這病症沒有根治方法。
特蕾西有六個子女,其中兩個都遺傳了這病症,但都沒有哈茨霍恩那麼嚴重,出生後幾天就開始出皺紋,令她很罪疚。哈茨霍恩上學後,經常被同學取笑,叫她「阿婆」,又經常被同學欺凌。她雖然堅強面對,但 10歲時同學欺凌得太厲害,特蕾西要她停學一個學期,更擔心她長大後難找愛人。
特蕾西 13歲時做手術拉臉皮,但幾年後鬆弛情況再嚴重起來。她希望女兒同時接受先進的植入手術,但公家醫生說未摸清哈茨霍恩的狀況,有保留也不保證成功。哈茨霍恩只希望有專家可助她對抗這奪走她童年的病症:「我只想像其他女孩一樣,走上街不用被人指指點點取笑。我看來像老女人,但我只是個女孩。」
英國《每日鏡報》

Monday, January 25, 2010

思念是份含笑的憂傷

冬,從蒼白的大地輕輕掠過,沒留下任何痕跡,春的腳步越來越近。

倚靠在窗前,看著淅淅瀝瀝的春雨,好似千萬條銀絲,蕩漾在半空中,恰似穿成的珠簾,如煙如雲地籠罩著一切。慢慢地飄落在樹葉上,發出“沙沙“的響聲,像少女輕輕地撫弄琴弦,又像蠶寶寶在吞食桑葉;打落在桃花那粉紅的花瓣上,猶如閃爍著五顏六色光彩的珍珠,灑落在河面上,平靜的水面泛起了一片小小的銀花。被眼前這絢麗景色深深吸引,生怕一個小小的動作打破了屬於它的那份美。

突然,一個身影從心海慢慢升起,漸漸清晰,極力想要遺忘的畫面又一次被喚醒。緣讓我們相知相愛,分享著彼此的喜,怒,哀,樂,卻又不得不因它而彼此傷害。

有時想想,人的一生會遇到許多不同的人,又何必真正的去在乎是否能相知相伴?當你和往事對望時,總會有些許悵然若失,總會有些許迷惑如初,總會在隱隱作痛和溫暖柔軟之間來回往返,永無休止。

心海,在日落之後開始起伏。愛恨,在夜色中蒸發與沉澱。美的幻想,愛的錯覺,只能靠回憶來填補心中的空虛。不知為何,嘴邊掀起一絲自嘲的笑意,眼角溢出滾燙的液體,好澀好澀。我看清了自己的存在,所有的一切忽然變得好靜,好靜。你,讓我在這個黑色世界裡迷失方向,身體慢慢開始下沉。我輕擁著僅有的一點夢,把自己鎖進狹小的世界,不希望被你看到所有的失望與絕望。

“留不住時間的背影,換來滄海桑田的記憶。心碎的時候,我學會了堅強。如果有一天一切都不存在了,你依然會是我心中的永遠。因為永遠不在於時間,而在於心中的感覺。用去整個冬的心情,等待你的歸來,可是久久徘徊,終於悲劇開始上演。獨自在感情的邊緣支撐,有雨的日子,心開始平靜,那裡夾雜著我的淚水,在悲情的沙漠裡慢慢被吞沒。

因為愛的辛苦,所以開始選擇逃離。在被疼愛的感覺裡,輕易地陷入執迷。驀然回首,才知道思念原來是份含笑的憂傷。

把微笑留給傷你的人

我們不是生活在世外桃源般純淨的世界裡,人與人之間難免磕磕碰碰發生摩擦,有時,我們的心靈便會受到傷害。面對傷害,是心情憂鬱憤憤不平,還是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和那傷你的人來一番唇槍舌劍,鬥一個魚死網破?最明智的態度是把微笑留給傷你的人。人無完

我們不是生活在世外桃源般純淨的世界裡,人與人之間難免磕磕碰碰發生摩擦,有時,我們的心靈便會受到傷害。面對傷害,是心情憂鬱憤憤不平,還是“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和那傷你的人來一番唇槍舌劍,鬥一個魚死網破?

最明智的態度是把微笑留給傷你的人。

人無完人,人都有弱點的。與人相處,不管你多麼小心謹慎,也有人對你橫挑鼻子豎挑眼,甚至故意把傷害如鹽一般撒在你的傷口上。生活中傷害很多,但以傷害去面對傷害會有什麼結果呢?會使自己更被動,會把同事關係弄得更糟糕,會使對方情緒更強烈。傷害是把雙刃刀,我們用傷害去反擊別人,卻也因此使自己傷的更重。

把微笑留給傷你的人,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尤其是面對那種惡意的心靈傷害,能以笑對惡而不畏世俗。不怕別人誤解你懦弱無能,老實可欺。需要磨礪一種意志,需要培養一種胸懷博大寬廣,能容人之誤容人之短。

把微笑留給傷人的人,是一種人生藝術,是一種生存智慧。

世上最經典的25句話

1,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接受的。

2,能沖刷一切的除了眼淚,就是時間,以時間來推移感情,時間越長,衝突越淡,彷彿不斷稀釋的茶。

3,怨言是上天得至人類最大的供物,也是人類禱告中最真誠的部分。

4,智慧的代價是矛盾。這是人生對人生觀開的玩笑。

5,世上的姑娘總以為自己是驕傲的公主(除了少數極醜和少數極聰明的姑娘例外)。

6,如果敵人讓你生氣,那說明你還沒有勝他的把握。

7,如果朋友讓你生氣,那說明你仍然在意他的友情。

8,令狐沖說“有些事情本身我們無法控制,只好控制自己。”

9,我不知道我現在做的哪些是對的,那些是錯的,而當我終於老死的時候我才知道這些。所以我現在所能做的就是盡力做好待著老死。

10,也許有些人很可惡,有些人很卑鄙。而當我設身為他想像的時候,我才知道:他比我還可憐。所以請原諒所有你見過的人,好人或者壞人。

11,魚對水說你看不到我的眼淚,因為我在水里.水說我能感覺到你的眼淚,因為你在我心裡。

12,快樂要有悲傷作陪,雨過應該就有天晴。如果雨後還是雨,如果憂傷之後還是憂傷.請讓我們從容面對這離別之後的離別。微笑地去尋找一個不可能出現的你!

13,死亡教會人一切,如同考試之後公佈的結果--雖然恍然大悟,但為時晚矣~!

14,你出生的時候,你哭著,周圍的人笑著;你逝去的時候,你笑著,而周圍的人在哭!一切都是輪迴!!!!我們都在輪迴中!!!!

15,男人在結婚前覺得適合自己的女人很少,結婚後覺得適合自己的女人很多。

16,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

17,每個人都有潛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習慣所掩蓋,被時間所迷離,被惰性所消磨。

18,人生短短幾十年,不要給自己留下了什麼遺憾,想笑就笑,想哭就哭,該愛的時候就去愛,無謂壓抑自己。

19,《和平年代》裡的話:當幻想和現實面對時,總是很痛苦的。要么你被痛苦擊倒,要么你把痛苦踩在腳下。

20,真正的愛情是不講究熱鬧不講究排場不講究繁華更不講究嚎頭的。

21,生命中,不斷地有人離開或進入。於是,看見的,看不見的;記住的,遺忘了。生命中,不斷地有得到和失落。於是,看不見的,看見了;遺忘的,記住了。然而,看不見的,是不是就等於不存在?記住的,是不是永遠不會消失?

22,我們確實活得艱難,一要承受種種外部的壓力,更要面對自己內心的困惑。在苦苦掙扎中,如果有人向你投以理解的目光,你會感到一種生命的暖意,或許僅有短暫的一瞥,就足以使我感奮不已。

23,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後會不會襲來寒風冷雨,既然目標是地平線,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24,後悔是一種耗費精神的情緒.後悔是比損失更大的損失,比錯誤更大的錯誤.所以不要後悔。

25,日出東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鑽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一個電腦白痴和黑客的對話

黑客:我控制了你的電腦
小白:怎麼控制的?
黑客:用木馬
小白:。 。 。 。 。 。在哪裡?我沒看不見
黑客:打開你的任務管理器
小白:。 。 。 。 。 。 。任務管理器在哪?
黑客:。 。 。 。 。你的電腦下面! !
小白:“我的電腦”裡面沒有啊
黑客:算了,當我什麼也沒做過

黑客:我已經控制了你的電腦
小白:哦
黑客:害怕了吧? !嘿嘿
小白:來的正好,幫我殺殺毒吧,最近我的機子毛病很多耶
黑客:。 。 。 。 。 。

小白:你怎麼總是在我電腦裡隨便進進出出
黑客:你可以裝防火牆
小白:裝防火牆,你就不能進入了嗎?
黑客:不啊,我只是想增加點趣味性,這樣控制你的電腦讓我覺得很白痴耶


小白:聽說你會製造“病毒”? !
黑客:嗯
小白:你可以控制別人的電腦? !
黑客:一般是的
小白:那你可以黑掉那些網站嗎?
黑客:當然,沒聽到人家叫我“黑客”嗎?
小白:。 。 。 。哦~~~`我還以為那是因為你長得很黑。 。 。 。 。
“咣~~”

黑客:我又來了! !
小白:你天天進來,不覺得很煩嗎?
黑客:是很煩,你的機子是我見過的最爛的一台了
小白:不是吧,這可是名牌
黑客:我是說你的機子裡除了弱智遊戲就只有病毒了
小白:哦~~那你看到我的“連連看”了嗎,不記得裝在哪,找了好久了耶
黑客:。 。 。 。 。再見

黑客:嗨~~~我來了!
小白:好幾天不見你,被我的防火牆擋住啦?
黑客:哈哈,笑話,上你的機子比我自己的還容易,不是想我了吧
小白:我是想請你幫一個忙
黑客:什麼事?
小白:你能不能進入電力系統修改一點數據
黑客:。 。 。 。 。 。你想幹嘛! !
小白:求求你,幫我把我家這個月的電費消了吧。 。 。 。 。 。
黑客:去死! !

黑客:你死哪去了? ! ! !
小白:。 。 。 。出去玩了幾天啊,找我幹嘛
黑客:我要找點東西
小白:在我這兒找什麼東西?
黑客:病毒,找一條前幾年的老病毒,只有你的機子上病毒保存的最全啦

黑客:我來了! !
。 。 。 。 。 。
黑客:怎麼不說話?
小白:心情不好
黑客:誰欺負你了?
小白:我的一個Q號搞丟了,裡面有我的網上初戀
黑客:這個簡單,我幫你拿回來
小白:拿不回來了
黑客:不可能,告訴我,多少號?
小白:嗚~~~~就是不記得了

小白:你給我出來! ! ! !
黑客:怎麼啦? !
小白:你是不是用我的ID去論壇玩了? ! !
黑客:。 。 。 。不好意思,忘了告訴你了,不過,我沒幹壞事,就瞎編了個貼子,我保證下次再也不玩了
小白:那不行! ! !
黑客:你還要怎麼樣?
小白:你發的貼子得紅臉了耶,我第一次得紅臉,好開心哦,你必須再給我編一個
黑客:倒!

黑客:嘿嘿,剛才我做了一件很有趣的事
小白:什麼事
黑客:我到論壇上去頂貼了
小白:這很平常啊
黑客:我見貼就頂,盡情的罵樓主是豬,好解氣
小白:哇塞,太過癮了,我可從來不敢,會被封殺的!
黑客:沒錯,已經被封殺了。
小白:這還有趣? !
黑客:是啊,因為我用的是你的ID

小白:你是高手嗎?
黑客:可以說是吧。
小白:高到什麼程度?
黑客:嗯,我無聊的時候就自己黑自己
小白:哈,這個我也會!
黑客:#¥%!你也可以? !
小白:是啊,一關機它就黑了。 。 。 。 。
黑客:滾!

常對著電腦的人宜吃的食品

常用電腦的人會感到眼睛不適,視力下降,易有疲勞的感覺。常用電腦的人在飲食上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常對著電腦的人最好吃點什麼?

吃一些對眼睛有益的食品,如雞蛋、魚類、魚肝油、胡蘿蔔、菠菜、地瓜、南瓜、枸杞子、菊花、芝麻、蘿蔔、動物肝臟等。

多吃含鈣質高的食品,如豆製品、奶酪、骨頭湯、雞蛋、牛奶、瘦肉、蝦等。

注意維生素的補充:多吃含有維生素的新鮮水果、蔬菜等。

注意增強抵抗力:多吃一些增強機體抗病能力、及排毒的食物,如香菇、蜂蜜、木耳、海帶、莧菜等。

吃一些抗輻射的食品:銀杏果及黑色食品。

吃一些養顏的食品:如櫻桃、美膚水果等。

使用電腦時,最好在顯示器前配備質量較好的防輻射屏。注意酌情多吃一些胡蘿蔔、豆芽、西紅柿、等富含維生素A、C和蛋白質的食物。

容易長斑的七個壞習慣

美女們注意啦,不要以為色斑是懷孕期或者是年紀大的婦女才有,實際上,色斑要長在誰的臉上,並不完全由年齡決定的。無論你是花季少女、妙齡女郎、還是雍容貴婦,都可能受到色斑的傷害。不良的生活習慣會直接導致色斑的產生,下面小編為大家列舉夏日最易長斑的五個壞習慣,一不小心就會上“斑” 哦,如果你也有這樣的壞習慣,快快改掉吧!

壞習慣1:不注重防曬

皮膚產生皺紋和斑點大部分都因為光老化引起,夏季陽光猛烈,紫外線的照射會激活黑色素母細胞,形成絡氨酸酶,隨著新細胞的不斷更新推移到肌膚表面,久而久之色素沉澱就會形成斑點,大家除了外出一定要帶上遮陽傘、帽子之外,也一定要做好皮膚的防曬保養工作。

小提示:一定要選擇物理防曬霜,看好防曬指數,適時的補搽...

壞習慣2:偏愛濃妝

妝品含金屬成分多,化學成分具有吸光的作用。有一些人長期使用含鉛、汞等化學金屬成分多或者是添加香料的化妝品,很容易引起皮膚的黑色團。肌膚長時間被濃厚的化妝品覆蓋,得不到很好的呼吸,卸妝不干淨,化妝品中的色素和有害物質殘留在皮膚表面甚至滲入皮膚,都會引起色素積聚,簡直就是皮膚的煞星。

小提示:當然淡妝最好啦,又精神又大方。如果一點要濃妝的話,選擇彩妝品很關鍵,一定要看好成分(特別是眼部和唇部的彩妝品)。卸妝一定要用到專業的卸妝液,在徹底清潔的同時,不會損害皮膚。

壞習慣3:過度美白

一白遮百丑,MM們愛美白是理所當然的事。但是你知道嗎?過分地美白會傷害到我們的皮膚,增加長色斑的機會。有些MM為了美白會頻繁地做磨砂或者做一些化學脫皮,讓皮膚的表皮角質層脫離,以為做得越多越好,實際上做得太頻繁,皮膚對光就越敏感,變得乾燥,太陽曬一曬馬上就會起紅疹,出現色素沉著反而比原來更加嚴重。美白很重要的,但是也要有度!

小提示:不恰當的保養方法對自己的皮膚損傷是最大的,所以,一定要找到適合自己皮膚的保養要點,記得一定要針對自己的膚質選擇產品...

壞習慣4:不良的清潔習慣

期居家的家庭主婦被稱為“黃臉婆”,印像中,她們都是臉色蠟黃、佈滿了黃褐斑。你知道嗎?這是因為我們生活中的很多用品都會傷害皮膚,像洗衣粉、洗潔精、潔廁液、漂白劑這些清潔劑中都含有鹼、脂肪酸這兩種主要化學成分。

在消滅了污漬的同時也損傷了皮膚,長時間接觸而沒有做好皮膚的清潔工作,斑點就會悄悄地爬到臉上,所謂的“黃臉婆”就是這樣練成的!所以,MM們注意了,一定要做好皮膚的清潔工作,絕對不可以偷懶,否則後悔莫及。

小提示:清潔是皮膚保養最關鍵的一步,滿臉的死皮細胞、油脂、灰塵、化妝品殘留物,你再搽神仙水搽乳液都沒用,要想皮膚好,一定要毛孔通透,才能排出污垢和吸收好的營養,所以選擇洗面乳也是很有講究的喲,要洗的很乾淨的但不能過度清潔喲...

壞習慣5:長期面對電腦

電腦輻射有五宗罪:面部長痘,輻射斑,肌膚乾燥晦暗,眼睛視力下降,黑眼圈,但是隨著電腦應用的不斷擴大,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又都離不開電腦。怎麼辦呢?除了有意識地減少面對電腦的時間,防輻射的隔離工作也很重要。上妝前塗上防輻射隔離防曬霜,可以有效地阻擋電腦輻射對肌膚的傷害,減少色素沉澱的機會,遠離雀斑黃褐斑。

小提示:若是不得不面對電腦,請3-5小時就補一次防曬霜(包括晚上)...

壞習慣6:愛食用色素類食品

對我們大大有害的食品包括:碳酸飲料、餅乾薯片、油炸食品、串串、火鍋、點點香.....多的數不勝數,這些東西會在體內沉積下很多毒素,刺激細胞的生長.特別是晚上10點以後,肝、肺、腎都在大量排毒,你卻還在宵夜,會給自己的身體造成很大的負擔,對身體和皮膚都不好.

小提示:我們一定要抵制住對美食的誘惑,多吃清談食品.

壞習慣7:不愛運動

我們的皮膚是身體最大的器官,皮膚上的細胞有呼吸和排泄的功能,排出體內的毒素。大小便和汗水都是最好的排毒過程。適量的運動可以讓身體裡的髒東西隨著汗水排出來,特別是現在的辦公室一族,每天匆匆忙忙上下班,下班後還和朋友們一起去玩,或是要照顧家庭沒太多的時間估計自己的女人們,一定要安排一個時間給自己,好好排排毒吧.

小提示:大家可以學習一些簡單的辦公室瑜伽,有條件的當然去健身房最好啦...

親愛的們,一定要關愛自己,永遠記得,女人是家庭裡面最重要的一個人,所以,要先把自己照顧好,打理好,你才能更好地去關愛到家人...

讓我們一起努力,改掉生活中的一些壞習慣,都來做一個清透自然的盈白美人吧....

愛情哲理,有些事女人越早知道越幸福

如果你的父母並非嫌貧愛富,而以人品為由強力阻止你和某人談戀愛。千萬不要為了要證明他們是錯的,就拚盡全力愛起他來,你會發現你吃的苦頭遠比想像中多,而稍有收成時,歲月已經沒有留下任何空間可以懊悔。你不過證明了,那人比他們看得到的還爛很多。

如果一個男人在交往時已經大剌剌的開口跟你借錢,你在他眼中不過是一台中獎率很高的吃角子老虎,或一台短路的自動售貨機。

你喜歡酷的男人,意味著將來一定會出大問題,他會酷到懶得理你。

他好歹該知道他想說什麼,否則,若你一向喜歡沉默而強壯的男人,很容易遇上暴力狂。喜歡沉默而不強壯的男人,則容易患憂鬱症。

在都市中突然發現路邊空出停車位,會要你馬上下車去佔住車位等他繞過來停的男人,不會把你當成寶貝來疼愛。天哪,下車佔停車位的女人真的太常見了;小心,在很多事情上他只把你當擋箭牌。

不要因為貪圖免費搬運工,而找男人逛街。

不要繼續刺激憤怒中的男人,他們會像攻擊性的爬蟲類。即使你說的都是對的,急怒攻心的男人不會認為自己有錯。

如果他有自卑感,即使你故意掩飾自己的優秀,也無法提升他的自尊

交往前3個月,經你要求而沒有改變的懷習慣,通常一生都不會改變,除非他發生空難而倖存從此改變人生,或皈依佛門變成沒有慾望的男人。比如說,抽煙

藉婚姻爭取自由的女人,總會發現婚姻讓她失去更多自由。

據調查,只有百分之一不到的女人發現,完全用男人的錢是一件幸福的事(我想,那百分之一的女人,是因為用不到,所以幻想那一定很美滿) 。你還是早點計劃找釣竿,別急著找冰庫;冰庫裡即使有吃不完的魚,多半也不新鮮可口。

永遠不要想證明自己比他媽媽賢惠。

女人會因談不好戀愛而做不好工作;然而做不好工作的男人卻談不好戀愛。

不要對他說,即使他有了別的女人,只要不抱著小孩回來,你都不在乎。他會以為自己是有尚方寶劍的欽差大臣,你也會發現他竟然以為你不是在開玩笑。

如果你和他現在在一起不快樂,結了婚一定更不快樂;兩人生活時不快樂,有了孩子以後有更多人不快樂。

不必待到忍無可忍,該走時走,將來你會感謝自己的仁慈與睿智。

除非你可以訓練一隻貓游泳,或一隻狗看著剛打開的狗食不搖動尾巴,否則你千萬別以為自己可以百分之百控制自己的孩子……

如果他說配不上你,就馬上相信他吧!

不要嫁給憎恨自己母親的男人!

如果你對現在的身材不滿意,就永遠會對自己的身材不滿意(頂尖名模也沒有給自己的身材一百分),你可以做一點改良,但是身材永遠不會變成你幻想中的那個樣子;你不必忍飢挨餓不擇手段,反正隨著年歲增加,你會更不滿意,會發現其實原來自己年輕時很不錯,為什麼在可以吃冰淇淋時沒多吃幾口?

有些事情早些知道的確比較好,該了解的了解,該注意的注意,該抓緊時抓緊,該放手的放手……

世界公認10大健康減肥方法

By siusun on 三月 10, 2009
想要曼妙曲線的女孩常常拿自己的身體當作試驗場,嘗試各種各樣“傳說有效”的減肥方法,難免傷身或者反彈得更胖,推荐一些具有“魔力”的減肥招式,只要你堅持一定能成功。下面10種方法被專家們視為減肥的最佳途徑。以每天平均攝取2000大卡熱量為基點。

減肥方法一、降低熱量的攝取:

營養學家認為,無論你控制什麼--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或脂肪,最終降低的是熱量的攝取。如果一個人少攝取800大卡的熱量,可在6個星期內減少10磅體重;少攝取500大卡,可在2個半月內減輕10磅體重。但切忌體重降得過快,否則是很危險的。須知,每人每天至少要攝取1200千卡的熱量,如果供給身體的熱量太少;就會失去肌肉。肌肉是人體消耗熱量、促進新陳代謝的關鍵。

減肥方法二、少吃1口肉2個月減10磅:

專家們指出,每1克脂肪合9千卡熱量。
與脂肪相比,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每克所含熱量要低得多,約4千卡。因此,要減肥不必少吃東西,可以以新鮮的蔬菜、水果、穀物代替每日所食用的含脂肪的食物(如奶油等食物),專家們認為,如果做到每天只吃20—40克脂肪,可以在2個月內減輕體重10磅。然而,不是每個人少吃脂肪都能減肥,如果碳水化合物食用過多,也會使體重增加。

減肥方法三、減少食物的攝入量:

要想減輕體重,無須放棄喜愛的食物,重要的是要加以控制。如果偏愛某種食物且食用量大,那就要注意減少每次的分量。不是每週4次,每次200克肉的食用量,而是每次100克,這樣就可以少攝取1200千卡的熱量,可在大約7個半月的時間內明顯減少體重。建議減肥者在廚房放一個秤,貼一條提示標語,注意提醒自己攝取食品的重量。

減肥方法四、每天1餐流食5週減10磅:

通常流食的製做是很方便的。若每天有一餐只食用流食或飲料,則可在8個月內減輕10磅體重。流食要多樣化,以免缺少營養。在醫生指導下,甚至可以每日兩餐流食。這樣可在5個星期內減輕10磅體重。但要確保所選擇的流食能提供身體所需的營養素和蛋白質,並要保證一日三餐。

減肥方法五、走45分鐘半年減10磅:

堅持每週5天,每天1次,每次在45分鐘內走5公里的路程,這樣做可在6個月內減去10磅體重。若在45分鐘內走6.5公里,則體重下降得更快。也許有人會說“沒有時間散步”。其實,時間是擠出來的。心血管醫生指出:採用這種減肥方法可能會增加食慾。因此,散步之前或之後,可以吃一些低脂肪的食品或新鮮水果,多喝水,以補充因出汗減少的體內水分。

減肥方法六、固定鍛煉:

每週進行3—5次固定鍛煉,不失為減少體內脂肪、減輕體重、增加肌肉、使精力充沛的好方法。跑步,每週5次,每次45分鐘,每分鐘170米的速度,可在3個月內減少10磅;跳舞,每週6次,每次1小時,可在4個月內減少10磅;游泳,每週4小時,可在4個月內減少10磅;騎自行車,每週4次,每次1小時,每小時15公里的速度,可在5個月內減少10磅。如果以前沒有進行過固定的鍛煉,開始時要少做一些,以防傷害身體。運動量過大,會增加食量,這樣也達不到減肥的目的。

減肥方法七、力量訓練:

力量訓練能增強肌肉。肌肉越多,新陳代謝就越快。每週進行3次45分鐘的舉重鍛煉,可在10個月內減少10磅體重。為避免弄傷身體,應請教練幫助選擇適當的重量和製訂適宜的鍛煉計劃。鍛煉前後要做伸展運動,以保持身體的靈活性,舉重的重量和次數可逐步增加。

減肥方法八、降低熱量攝取與散步結合:

以蘇打水代替可口可樂,每天可少攝取150千卡的熱量。若再加上每週5次,每次45分鐘的5公里散步,則可在3個月內減少10磅體重。如果降低的熱量再多一些,仍保持上述的散步,則可在7個星期內減少10磅體重。

減肥方法九、減少脂肪攝入與舉重結合:

這種方法可以消耗體內多餘的脂肪,保持好的體型,增長肌肉,加快新陳代謝,促進心血管的健康。每天少食20克脂肪,舉重20分鐘,每週進行3次,可在3個半月內減少10磅體重。

減肥方法十、最佳的選擇:

根據上述九種方法,制訂一個循序漸進和能夠保證實施的計劃,最理想的組合方案是控制脂肪的攝入,加強鍛煉和力量訓練。只要有信心並堅持不懈地去做,就一定能達到減輕體重,增強肌肉,促進心血管健康和肌體新陳代謝的目的。每天減少100千卡熱量的攝入,每週進行3次散步,每次用30分鐘走3公里,每週做2次舉重鍛煉,每次40分鐘。如此組合,可在5個月中減少10磅體重。開始時就將三種方法結合起來做,可能不太適應,不妨試著逐漸增減。

Sunday, January 24, 2010

佛教理念解讀《阿凡達》:對生命輪迴的認識---佚名

2010年01月21日
3D電影技術激發的超級體驗,電影感受不再需要借助想像力,感官搞定一切!這就是阿凡達,注定要開創一個新的電影時代。
在傳統的西方邏輯思維中,宗教與技術是兩大驅動力,宗教决定該做什麼(what),技術决定怎麼做(how)。
當完全由人造機器控構成的世界出現在面前,除了震撼,便是對科技完全的折服,科技,人的創造,可以改變整個世界。
科技具有解决一切問題的能力,那麼可以推斷科技可以搞定一切嗎?未必,這樣的山水圖,除了人類的想像力,機器無法製造!
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我們在乎自己是另一種形式的存在嗎?杰克,體驗著一個靈魂,兩個軀體。
生命需要輪迴,每一個活著的生命都在續寫著輪迴,杰克,一個老兵,雙脚不能自主的老兵,在科技的力量下,提前嘗試輪迴,有脚、奔跑,是對輪迴最好的感覺。
源于智慧生命的情感,僅存于人類之間,而特麗的美,另一個星球,另一個物種的美麗,跨物種的認同感油然而生,人,科技與智慧,推進著對世界的認同。
如果,還有一些野性,是否影響我們對美的欣賞?或許,人的想像力著實有限,或者美却是與物種的進化有關,隱約人的映射,才勾起我們的美感。
生命存在的動力是什麼?基因的自私性嗎?我們需要自己基因傳播的最廣?在那一個世界,杰克嘗試跨物種的生命延續。
愛情是什麼?即便有基因的自私性的驅動,基因延續的需要,但智慧生命需要彼此的認同,他們相愛了。
每一個生命都有生存的權利,不管它的長相是凶狠還是平和,也不要管是否具有類人的外形。
生命共生的生態系中,幷非總是你死我活,溝通,跨越種群,讓生存在一處的生命,融為一體。
大自然安詳的背景下,生存與掠奪之前的异常安靜。
機器或者武器當然能够彰顯威力。
你無法剝奪另一種生物反抗的權利。
捍衛正義,跨越了種族認同。
技術的進步幷不能消滅貪婪,征服與掠奪,是技術與道德的較量!
如果,生存權對每一種生命都平等,反抗侵略能够聚集所有的力量。
拿起武器,跨越文明與進化。
技術殘暴的一面。
以暴制暴,有什麼辦法嗎?如果有一方徹底相信征服的力量。
不只是人類才體會生離死別,死,對生命輪迴的敬畏,悲戚的美,無法抗拒。
電化學解釋不了信仰,正如技術解决不了道德。
記住這張面孔,欣賞另一個物種的美麗。
如果阿凡達還有什麼缺憾。科技與道德的較量,以暴易暴能真能得到安寧嗎?這是按照地球描繪的家園想像,安詳。(文:佚名)

個人快樂的定義 -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個人快樂的定義

問一個佛教徒 “什麼是人生的目的?”是不恰當的。因為這個問題暗喻在某一個地方,也許在一個洞穴之中或者在一個山巔之上,存在著一個究竟的目的。仿佛我們可以透過追隨聖者、閱讀書籍以及熟悉秘教修行,來解開這個秘密。如果這問題是假設在億萬年以前,有某個人或神設計了一個人生目的的圖表,那麼它就是一個有神論的觀點。佛教徒不相信有一個全能的創造者,而且他們不認為生命的目的已經或需要被决定和定義。
對佛教徒比較適當的問題是 “什麼是生命?”就我們對無常的了解,這個問題的答案應該非常明顯:生命是一個巨大的和合現象,因此生命是無常的。它是隨時變化、短暫無常經驗的集合。雖然有各式各樣的生命形式存在,但其共通點是沒有任何一個生命希望受苦。我們都想要快樂,無論是總統、億萬富豪,或是辛勤工作的螞蟻、蜜蜂、蝦子和蝴蝶,大家都想要快樂。
當然,在這些生命形態之中,痛苦和快樂的定義有極大的區別,即使在範圍相對較小的人道之中,也是如此。對某些人痛苦的定義,是其他人快樂的定義,反之亦然。對某些人而言,只要能够生存下去便是快樂,對另外的人而言,擁有七百雙鞋子是快樂。有些人,在臂膀上有個貝克漢姆模樣的刺青就會快樂。當一個人的快樂取决于享有一片魚翅、一根鶏腿或一根虎鞭時,快樂的代價是另一個生命。有些人覺得用羽毛輕搔是性感的,另一些人則偏愛奶酪磨碎器、皮鞭和鏈圈。英國國王愛德華八世寧願娶一個離過婚的美國女子,也不要戴上大英帝國的王冠。
即使在個人身上,痛苦和快樂的定義也時有變動。一個輕佻的調情時刻,可能因為其中一人想要更認真的關系而突然變調,期待轉為恐懼。當你是個小孩的時候,在沙灘上堆築沙堡就是快樂。在青少年時期,看著穿比基尼的女孩和赤裸上身的男孩沖浪是快樂。在中年,金錢和事業是快樂。當你八十多歲的時候,收集陶瓷鹽罐是快樂。對許多人而言,不斷調適于這些無盡而又經常變化的快樂定義,即是 “人生的目的”。
我們許多人從所處的社會學習快樂和痛苦的定義;社會秩序支配我們衡量滿足的準則。這是一套共同的價值標準。來自世界兩端的人,能够基于完全相反的快樂文化指標,却體驗完全相同的情感——愉悅、厭惡或恐懼等。鶏爪是中國人的佳肴,法國人則喜愛把肥鴨肝塗抹在吐司上。如果資本主義從不曾存于世上,想像一下世界會變得如何。我們會很快樂地活在沒有購物中心、沒有豪華汽車、沒有星巴克、沒有競爭、沒有貧富差距、享有全民健康保障的社會。而脚踏車會比悍馬休旅車(Humvees)更有價值。然而,我們的欲求是學習而得的。十年前,在偏遠的喜馬拉雅王國不丹,卡式錄放機是富裕的象徵。逐漸地,豐田Landcruiser越野車俱樂部取代了錄放機俱樂部,成為不丹繁榮與快樂的終極願景。
這種把群體標準視為個人標準的習慣,在幼年時就開始形成。小學一年級時,你看到其他同學都有某種鉛筆盒。你發展出一個 “需求”,要有和其他人一樣的鉛筆盒。你告訴了母親,而她是否為你買那個鉛筆盒,就决定了你的快樂水準。這個習慣持續到成年。隔壁鄰居有一台液晶電視或一輛嶄新的豪華休旅車,因此你也要擁有同樣的——而且要更大、更新的。渴望幷競相擁有他人所有的事物,也存在于文化層面中。我們常常對其他文化的風俗和傳統,比自己的評價還高。最近,台灣有位教師决定蓄起長髮,這在中國是個古老的習俗。他看起來高貴優雅,仿如一個古代的中國戰士,但是校長却威脅他,如果他不遵從 “規矩”——意即西式的短髮,就要把他開除。現在他把頭髮剪得短短的,看起來好像被電擊了一般。
目睹中國人為自己的文化根源感到難為情,令人訝异。但是在亞洲,我們可以看到更多諸如此類的優越/自卑情緒。一方面,亞洲人為自己的文化感到驕傲,但在另一方面,又覺得自己的文化有點令人反感或落後。幾乎在所有的生活層面,他們都用西方文化來替代——舉凡衣著、音樂、道德規範,甚至西方的政治體系,都是如此。
在個人和文化兩方面,我們采取外來的和外在的方法,來獲得快樂,克服痛苦,却不了解這些方法常常帶來事與願違的結果。我們的不適應帶來了新的痛苦,因為我們不僅仍在受苦,而且更覺得從自己的生活中疏離,無法融入體制之中。
有些快樂的文化定義在某種程度上是有用的。一般來說,銀行賬戶裏有一點錢、舒適的住所、足够的食物、好穿的鞋子及其他基本的生活條件,確實能够讓我們感到快樂。但是,印度的苦行僧(sadhus)和西藏走方的隱士之所以感到快樂,是因為他們不需要一個鑰匙圈——他們不必恐懼財產會被別人偷走,因為根本沒有什麼東西需要鎖起來。(文: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Tuesday, January 19, 2010

淺淡法國紅酒

前言

曾幾何時紅酒在國內造成一股新的飲酒文化,在市場上到處可見紅酒的蹤跡,而一般人對紅酒的聊解、認知並不多,而往往飲用紅酒是採取『乎乾啦』的方式,而這種方式讓有心學習品嚐人士亂了選擇。在飲用紅酒之前不妨先了解有氣質的紅酒文化與紅酒歷史,潛移默化之間就暸解紅酒的高貴之處。其實世界各地都有種植葡萄,所以世界各國也都有葡萄酒的生產。年平均氣溫為攝氏10-20度的溫和氣候地區最適合栽種葡萄,而雨量豐、溼氣重的地方則有礙葡萄樹的生長,因此土壤排水良好也是栽種的條件之一。在眾多的紅酒中獨鍾『法國紅酒』的原因是法國不但是全世界釀造最多種葡萄酒的國家,也生產了無數聞名於世的高級葡萄酒。

法國紅酒產區 『勃根地第地區』:本區約有一千八百處酒園,本區由南至北依序可再劃分六個產區:

莎布里(Chablis)、夜坡(Cote de Nuits)、邦內坡(Cote de Beaune)、莎隆內坡(Cote de Chalonnaise)、馬孔內(Maconnais)、薄酒萊(Beaujolais)-----勃根地六區中最精華的一區乃夜坡與邦邦內坡所構成的『黃金坡』(Cote d’Or),前者以紅酒著稱,後者則以白酒為尊。該地區的沃恩‧羅曼尼(Vosne-Romanee)酒村中的『羅曼尼‧康帝』酒園(Domaine de La Romanee Conti,DRC)所釀產的『羅曼尼‧康帝』(La Romanee Conti)位居紅酒首席。

『波爾多地區』:僅僅以法國波爾多地區一地而言,酒園(堡)已超過九千多座的。該地區的五大產酒區有:梅鐸(Medoc)、柏美洛(Pomerol)、聖特美隆(St.Emilion)、格拉芙(Graves)、蘇岱(Sauternes)。

梅鐸(Medoc)可以說是最重要的一區,僅生產紅酒。梅鐸(Medoc)又可細分為四個小酒區,由北至南依序為聖特夫塔夫(St-Estephe)、波儀亞克(Pauillac)、聖朱利安(St. Julien)與瑪哥(Margaux)。其中波儀亞克區(Pauillac)內的三大名酒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木桐‧羅吉德堡)、Chateau Lafite - Rothschild(拉費堡)、Chateau Latour (拉圖堡),猶如三顆鑽石使得波儀亞克(Pauillac)簡直變成波爾多地區的代表了。
柏美洛(Pomerol)該區產地約只佔波爾多的百分之三左右,真是『物以稀為貴』。如果說『紅酒巨鑽』是羅曼尼‧康帝,至於搶佔第二寶座榮耀的應當屬於法國波爾多的柏美洛(Pomerol)地區的代表作『彼德綠堡』(Chateau Petrus)。
聖特美隆(St.Emilion)這也是一個名園輩出的產區,在上個世紀中葉以前,本地區的酒品質普遍不佳,甚至有『車夫之酒』的譏諷!名列A等的只有兩家:歐頌堡(Chateau Ausone)與白馬堡(Chateau Cheval-Blanc)。
格拉芙(Graves):該地區的Chateau Haut Brion (歐‧布利昂堡)與Chateau Latour (拉圖堡)、Chateau Lafite-Rothschild(拉費堡)、Chateau Margaux(瑪哥堡)、,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木桐‧羅吉德堡)、Chateau Haut Brion (歐‧布利昂堡)共享波爾多官方評鑑的一等頂級酒,也是波爾多地區的五大酒莊。

『隆河坡地區(Cotes du Rhone)或稱隆河地區』:與勃根地第、波爾多號稱法國三大產酒區。整個隆河地區最珍貴的紅酒,當推羅帝坡區的杜克酒(La Turque)。 醒酒 由於紅酒被喻為有生命力的液體,是由於紅酒當中含有丹寧酸(Tannic Acid)的成分,丹寧酸跟空氣接觸之後所產生的變化是非常豐富的。而要分辨一瓶酒的變化最好的方式是開瓶後第一次倒2杯,而先飲用一杯,另一杯則放置至最後才飲用,就能很清楚的感覺出來。每一瓶酒的變化時間並不一樣,也許在10分鐘、也許半個小時、也許在兩個小時後。如何去發覺有的生命力就靠自己的感覺跟經驗了。 過酒(Decenting) 過酒的方式將葡萄酒倒入醒酒瓶(Decenter)的動作稱為過酒,但過酒的目的到底何在? 其實有二,一是藉此將陳置多年的沉澱物去除。雖然喝下這些沉澱物並無任何大礙,但去有損葡萄酒的風味,所以必須去除。 另一則是使年份較少的葡萄酒將其原始的風味(每位與芳香),從沉睡中甦醒過來。因為葡萄酒會因過酒的動作而有機會與空氣接觸,此時沉睡中的葡萄酒將立刻芳香四溢,味道也變的圓潤了。

酒標

如何選擇一瓶好喝的紅酒,第一要件是口感要順,什麼樣的味道才較順口,看個人喜好,品嚐紅酒是一門高深學問,學會品酒需要長時間的研究及一層層的磨鍊,不過學會認酒則是一件比較簡單的事。如何認酒呢?先學看酒瓶上的標簽吧。葡萄酒的標籤又稱為『etiquette』(法文,意為許可證),如同人們的履歷表一樣。正如在懂得葡萄酒的人們之間,流傳著『只要看了標籤,就知道它的味道了』一般,標籤上確實透露著關於葡萄酒味道(特色)的訊息。『標籤上的圖案有很多種,到底事在寫些什麼?真想知道…..』一般標籤上通常會標示:葡萄收成的年份、葡萄酒的酒名(以產地或酒園名(Chateau)命名) 、生產國或生產地、莊園地名的名稱、生產者(造酒者)名、容量、酒精濃度…等。標籤依設計者的設計,有各種不同的樣式,所以資料所書寫的位置也不同。 收成年→該年的天候會影響葡萄收成的品質,產區→一瓶葡萄酒的好壞節定於產地的地質狀況,A.O.C→指定優良產區A.O.C.法定名稱,城堡內裝酒→Mis En Boteille Au Chateau,釀酒師簽名→對酒品質有更一層的保證 法國葡萄酒依據葡萄酒法及其品質而分成以下幾種

A.O.C. Wine是指定優良產區酒為名之葡萄酒的通稱,這種酒對於原產地(地區、村、葡萄園等)有很詳細的限定,日本進口的葡萄酒大多為此種酒。其標示方式如APPELLATION ROMANEE CONTI CONTROLEE,於APPELLATION與CONTROLEE之間的ROMANEE CONTI則是酒園名稱。
Vin De Pays(地區餐酒)是僅限定葡萄產地的葡萄酒,其限制較A.O.C.所規定的少,價格也比較合理,找找看,也許能夠找到品質相當不錯的酒喔!
Vin De Table(日常餐酒)則是不受規定約束的酒,任何產區的葡萄都可以哪來混合釀造。藉由混合釀造來就低成本是這種酒的特徵,美味與否全憑生產者的巧手,無等級之分。

紅酒的釀造法 A.除梗:所謂除梗,是指為了避免葡萄酒中有多餘的苦澀味道,而將梗從果實上除去。 B.破碎:將果皮搓破輕輕壓碎,稱之為破碎。 C.發酵:在破碎的葡萄(連同果皮及種子)中加入酵母菌。因紅酒的顏色來自果皮,而澀味則是種子所釋放出來的味道。 D.榨汁:以榨汁機榨出發酵後的葡萄酒。 E.發酵:將榨出的葡萄酒與果皮、種子分開,接著僅使葡萄酒在發酵。本階段是決定葡萄酒味道的關鍵,完全發酵熟成者即為不甜口口味的葡萄酒。 F.除渣:發酵完之後,溶解殘存的物質會自動沉澱,可順利地被除去,此一過程稱之為除渣。 G.熟成:接著裝入酒桶使之能夠充分熟成,熟成期間約為兩年(但亦有熟成未滿兩年者)。 H.裝瓶:熟成後即可裝瓶。 如何保存酒 保存葡萄酒最忌諱的是溫度的強烈變化,如果你在店家購買的時候是處於常溫之下,則在家裡只要保存於常溫之下即可。你若想飲用冰鎮過的葡萄酒於飲用前冰凍即可。如果你將葡萄酒儲存於冰箱中,只適合存放於溫度變化較小的蔬菜室內。最理想與長期的儲存環境是溫度約在攝氏12~14度間保持恆溫,溼度在65% ~80%間,保持黑暗,一般酒都放置於地下室。保持乾淨,以免其他異味滲入酒內。 品酒步驟 1.觀其色澤--將酒道在高腳杯中,握著杯腳,看其色澤。 2.聞其香味--輕搖酒杯讓香氣釋放出來,聞其散發的香味。 3.品嚐--啜飲一小口,讓酒在舌尖溶動,感覺其味道及酸甜度。

最佳拍檔(配料)

一提及最佳拍檔,最常見的就是乳酪起司與葡萄酒的組合了。近來,連不太食用乳酪的日本,乳酪專賣店也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地開張了,且正逐漸地穩定成長中。在葡萄酒的拍檔中,除了乳酪外從不做第二人選的法國,可說是世界第一位的葡萄酒與乳酪消費國,光是乳酪的種類就有四百多種。只要是有葡萄酒的地方,就會有產製乳酪,這獨特的國情真可說是「一村一乳酪」。葡萄酒與乳酪的搭配方式依各人喜好而定,相當自由。一般而言,清淡的葡萄酒配上清淡的乳酪;濃郁的葡萄酒配上香濃的乳真是人生一大享受。 紅酒與健康 葡萄酒為百藥之首--以往即有「酒精中所含之酚具有防止動脈硬化的功能」之說,而今更有研究指出「葡萄酒不僅可以防止動脈硬化,同時也具有預防腦血管阻塞及抗癌的功能」。每日飲用3~5杯葡萄酒的人,其罹患心臟及循環系統疾病而死亡的機率,比完全不喝葡萄酒的人低56%。在每年每人平均消費64公升的法國及義大利、西班牙等國家中,罹患心肌梗塞的死亡率較低。不過,飲用適量的葡萄酒雖然對身體有益,但過量則反而會有損健康。因此,每日於用餐時飲用適量的葡萄酒,才是長壽的秘訣。 紅酒與雪茄、咖啡三者都具有代表性,可以顯示出個人的喜好及品味。再紅酒的世界可以說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品鍵紅酒必須對紅酒有基本的常識及對紅酒的喜好,在國外專業品酒師事需要取得認證許可的,品酒師在餐廳中會依客人喜好及所吃的餐點推薦一瓶好喝的酒給客人,讓享用的人能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紅酒十八問 張建雄

品紅的人口急劇上升,進入品紅世界的人很少逃得過波爾多紅一關。此無他,歷史悠久,推行最力,相對而言,價格也最堅挺。亞洲品紅客的財力突飛猛進,但品紅的實力卻未能同步上升。於是乎品紅方式光怪陸離,品紅文化節外生枝,被法國品紅老手竊竊偷笑,付了高價之餘,尚被譏為土包子、無紅酒文化。其實品紅也不外乎回歸自然,取其真趣而已。筆者不妨從各種紅酒迷思中作個說明,絕非專家之言,作參考而已。

一、酒溫的迷思:

「白酒才需要凍飲,紅酒可以在室溫進飲」:這是不科學化的說法,「不要凍壞我的紅酒」更是莫明其妙。法國人藏酒只藏在自己的地牢比較陰涼之處,一般溫度是攝氏12度,冬夏季之間仍有溫差,但未至影響酒的質量。至於品紅時的室溫亦要看季節,法國幾乎是沒有冷氣機的國度,即使是巴黎此等大都會,亦只有四星級旅館才有空調,因為真正炎熱的日子沒有幾天,室溫在沒有太陽照射之處大概攝氏22度吧。夏日炎炎,法國亦愛在戶外品紅,室外溫度雖然未如香港之熱,也有攝氏30度吧!波爾多紅的酒溫應在攝氏15至18度飲用。酒齡淺者要較低溫,酒齡高者則可高攝氏二三度。以香港的天氣,若是在酒莊購回家飲,或攜酒到酒友家共飲,真的要買個溫度計,或者立即入雪櫃降溫才成。筆者多次在亞洲五星級餐廳內飲到「熱紅酒」,比「熱啤酒」有不遑多讓之差勁,居然尚有侍應答以此餐廳以供給食物為主,紅酒請「睇開些」。可見酒客的增長遠比酒保增長為快。基本常識要靠自己。若覺得酒溫不對勁,紅酒一樣要放入冰桶降溫。尤其在夏季,比較年青和淡身的紅酒,冷飲更宜。「一冰掩百拙」本是白酒名言,紅酒亦偶爾適用。

二、 透氣的迷思:

紅酒需要透氣吧!透氣要多久?是否需過瓶?用不用透氣瓶(Decanter)?答案是並無準則。一般而言,透氣並無害處。老酒需要透氣,讓紅酒氧化,酸味溜走,讓酒味醇和。尤其葡萄成分如封似閉,味道不易發揮如Palmer, Gruaud, Larose,必須全套手續做齊。可用扁身瓶,讓紅酒與空氣全接觸。法國品紅客經驗,新酒也可以透氣。反正不急灌,不拼酒,輕斟低酌,酒味自然佳,但此原則對己經過老和風燭殘年的紅酒不適用。一般除了幾大特級酒皇,紅酒在七十年代就要小心,最好詢問酒保是否需要透氣,一般即使是同年份,半瓶裝不必過樽透氣,兩樽裝保存年代較久,必需透氣。五星級酒莊的Lynch Bages,75年已不用透氣是常識。

三、 酒色的迷思:

將紅酒傾入一隻薄身玻璃杯內來觀其色是品紅酒一大享受。波爾多紅酒色隨年齡而變,年輕貌美時紅得發紫-紫羅蘭的紫。其實顏色來自葡萄的皮色,到紅酒成熟時,酒色會呈磚紅色,若保存不當,酒色還會呈濁俗的泥紅色,過濾後,或可品嚐,但已不保險。紅酒的色尚可以從酒色的明亮、深淺來區分。葡萄酒的成份並不來自單一葡萄是一般常識,以波爾多紅而言,一般最通常的葡萄品種是三大:蘇維翁(Cabernet Sauvignon)、美羅(Merlot)、法蘭(Cabernet Franc)和二小:維鐸(Petit Verdot)、馬庇(Malbec)。各大酒農各師各法,由於配方不一樣,產地有異,老幹新枝,風風雨雨,於是形成各種紅酒組合,變化多端。品紅之士,亦各憑想像,感覺先行,整色整水,專家一樣。

四、 譯名的迷思:

法文不是容易的語言,發音更是有虛音連音。異鄉人到法國,確有難於啟齒之痛,但既要飲紅買紅。不能單憑手指指。法國紅酒傳到中華之鄉亦有百多年的歷史,慈禧太后品紅作補品已是後事,百年老店的山東張裕酒家,亦有自創品牌。但波爾多紅要譯到信達雅確實不易。將Lafayette譯為「老佛爺」,Lynch Bages譯為「靚次伯」是神來之筆,但後者只有香港老戲迷才懂,年青一輩的品紅之友不知為何物。將Mouton譯為「武當」,令人聯想起「劍仙」,到將法國教宗Pape Clement譯為「神紅」,乃誤將教宗作神父,但教宗有許多位,也應對號入座。此酒以優雅見勝,紅寶石色,乃嘉芙區(Graves)佳品,但嘉芙區之寶的Mission Haut Brion居然就草草音譯為佳富紅,就有點那個,但若論價格,確是富人才飲得起。若以意譯,聖蒂美濃酒區的「白馬」非馬,Cheval Blanc簡易能明;嘉芙的「騎士」Domaine Chevalier都是年年上佳酒榜的角色。紅酒要風行除了要品質好外,尚要名牌叫得響,譯得順,所以瑪高(Margaux)一酒風行百多年。不懂法文一樣可以點酒點得順暢,不致失威。但瑪高既為酒區亦是酒莊,初哥們不要混淆。有時招紙上印上瑪高,尚以為買到便宜貨,實則不知所買為何物,但能以酒區為酒莊名字,亦是只以一家別無分號。至於筆者試譯的玟瑰崗(Montrose)、獅子城(Leoville)俱是波爾多佳品,但獅城有三寶,本是同根生,後來分家,各有千秋,要知詳情,參看拙著。其他較為好譯的有龐美濠區(Pomerol)的小村莊(Petit Village),村莊雖小,風味濃烈,亞洲少人飲,未知何故。聖袓尼安區的「塔寶」(Talbot),乃琉璃寶塔倒轉頭,亦儲酒之方法。說起塔想起有支「蘇塔」(Soutard)。杭州有紀念蘇東坡的蘇堤,聖蒂美濃有「蘇塔」,宜於久存,愈久愈佳,可以名之。至於為堪富利保加這位性格老生所譯的保加露(Beaucaillou),亦是好戲連場,價錢合適可買也。

五、 酒香的迷思:

品紅與品茶的共通處是酒有酒香,茶有茶香。不過茶要新茶,酒要老酒。茶要汲泉烹水才能香氣四溢,但紅酒成熟時,一開瓶便聞果香。飲好酒尚要夠長壽,能不保養乎?紅酒所能有的氣味少說也有四五十種。法國紅酒學院將之分門別類,提鍊成「精」,供品紅新進「聞之哉」。普通的煙味、辣味、雲呢拿味、草莓味,大家耳熟能詳。紅酒有大家閨秀、有煙視媚行、亦有村女娥媚,洗盡鉛華,了無香氣;但亦有年紀太幼,果香未出,不能喉急。至於庸脂俗粉,易飲易忘之紅酒,是不必聞香,聞亦閒唔出也!日前品94年的Sociando Mallet未見酒香,就是有此弊。而Palmer此種必需久藏之酒,即使90年亦是無處覓其紫蘿蘭之香味,太早開瓶只是辣手摧「香」而已。

六、 招紙的迷思:

紅酒的招紙十分有研究,上面標明紅酒的年份、酒精度、含量、產地、等級。好的紅酒尚可標明酒莊。酒質最低保證是要有AOC, 是產地控制的保證。O字是Origin,但在招紙上看不到,因為是以產區代入。波爾多是最大約數,如果見到Bordeaux,不要以為好口野,只是告訴你是任何波爾多地區都可以生產的雜牌軍而已。見到Medoc,仍不見紅酒芳蹤何處,一直要見到有酒莊。但地圖上仍未必見到,只有那些上了1855年榜,年產30萬瓶紅酒才算是有名有姓,有得追究。為了防止冒牌貨,招牌用的是特製萬能膠,用水都浸不脫,只有特製的「脫招紙用品」才有效,每張也售15法郎,但脫下來已黏在紙上,不能重用,只能留為紀念。若根據法國品紅一族公論,紅酒出廠若售價至300法郎,已是頂級,再上去已無再高之處,所以超過300法郎的紅酒,價格全在招牌上面,理宜脫而存之。

七、 酒價的迷思:

酒貴就好飲只是暴發戶的觀念,如今有投機紅酒客,專門炒產量少的紅酒,只是物以罕為貴的經濟理論,Le Pin年產8 000瓶,Valandraud年產11 700瓶,Mondotte96年都炒到一箱2 000英鎊,也是產量少而已,其實量少的酒而比這些新貴好的多得是,只是產量在年產30 000瓶而已,以今日酒客之多,30 000瓶亦是濕濕碎,筆者品過的聖蒂美濃的小酒莊Le Tertre Roteboeuf, 嘉芙區的La Tour Haut Brion, 龐美濠區的「頂爺」,阿花(Lafleur)亦只得年產20 000瓶,早已名震四方。24 000瓶產量教堂紅(Eglise Clinet),加上和Petrus齊名的Trotanoy也只年產36 000瓶,此等佳釀比較物有所值,不必跟風找新貴也。

八、酒書的迷思

法國紅酒種類繁多,少說也有萬餘種,佳者美不勝收,平平者可以佐餐,所以有詩人說:品紅是一種精神的活動,多於飲宴的活動。只要精神得到滿足,其他不足論。若能有益身心,只是副產品,不必太在意。人生若不稱意,百病自然叢生,所以選紅之學,不得不研究。進行經濟活動的人都有通病,就是如何以低價進優質貨,與本身的購買力關係不大。有人進入紅酒大觀園,法文不知所云,所以都要枝盲公所。在法國的超級巿場和酒莊都有專業酒保提供諮詢服務,筆者也認識好幾位,但賣酒者未必是品酒者,品酒者未必是識酒者。酒保們也不過經人訓練,向前輩學師,口耳相傳,略知一二而已。年輕的酒保不過是一般職員,本身限於財力,能品名酒的機會不多。所以要開古酒,如今十年以上也算古,因為一般紅酒只有七年命,只有特級紅才有長壽,但特級需要庫存兩年才入樽,所以目前95的紅酒之佳者,亦在靜坐期,要年底才有貨。兩年變化如何,無人得知,有變佳亦有變劣,各安天命,名家也跌眼鏡,多少92年被置為不值一評者,如今有意外驚喜,兼之售價廉宜,93、94之佳者,也是年輕質美,但如何得知是一門學問。當然品酒多年的老酒保信得過,但品酒過多有職業病,不一定作得準,柏架也只能作參考。此公不是法國人,在法國品紅中,亦是爭議人物而已。筆者手頭法國酒書如Gaultmillau, Brettane & Desseauve、Parker和Hachette等少說也有五六本,不論酒莊、年份相同,都是意見紛紜。只憑一次試飲,就定終身,此等試酒客,即使天生異稟,也難保無錯,印刷也難保錯。盡信書不如無書,信自己的品味,買而品之,人人口味不同,死不認錯可也。

九、 酒瓶的迷思:

波爾多紅的酒瓶是標準化,和布根地、阿爾薩斯的酒瓶截然不同,一經見過就曉。可惜如今外國酒不論智利紅、西班牙紅、意大利紅都用波爾多酒瓶為大多數,容易混淆,大家不能憑樽認酒,只好看招紙是法文還是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多學幾國語言,也是好事。波爾多紅只有Haut Brion自成一派,十分好認,這是新學品紅的常識。到法國巴黎旅遊的不妨到瑪德蘭教堂周邊的三家紅酒莊,觀看各種酒瓶。由半瓶裝(0.375公升)、普通裝(0.75公升)、兩瓶裝(1.5公升Magnum)再上去的特大裝到6公升也有之,不常見就是。在餐廳讀酒單大多只有半瓶裝、普通裝和兩瓶裝出售,價格是因量調整,不要看錯,變成不是太便宜,便是太貴。波爾多似乎尚未出到0.50公升裝。如今是普羅旺斯(Provence)比較普遍。在家獨酌或對酌,若以普通裝太大,飲不完,最好有半瓶裝和0.50公升裝各一,開瓶後立即將酒過瓶,餘下的0.25公升或0.375公升可以當晚飲完,其他用木塞蓋起,翌日再飲,也不至於酒香全失,此亦空瓶活用法!事實上,無論酒量有多好,多飲傷肝,少飲保心。此亦治一經,損一經,國人保健常識而已。長飲長有長健康,不亦快哉!紅酒在大瓶命較長亦是常識。

十、酒杯的迷思:

干邑的酒杯是短腳,紅酒酒杯是長腳。拿干邑酒要用手指接觸杯身;拿紅酒要拿杯腳。無他,除非閣下經常手腳冰冷,紅酒不宜加溫而飲。當然遇上用塑膠杯加冰加汽水來飲瑪高之輩,如何拿酒杯是絕對無所謂的。不過各法國紅酒區所用的酒杯又有所不同,甚至有數學家將每種酒杯加以測量,如何可以令紅酒與空氣接觸面弄至最大,加速透氣速度,其實有點「阿茂整餅」。因為若果開瓶透氣已經充份,又何必再整色整水?不過酒杯另有一用途乃計算熱量。一隻波爾多紅杯應載0.215公升的紅酒,正宗傾酒規矩是三分之一杯,所以是0.072公升,一瓶波爾多紅的佳品應是有680卡路里。一瓶普通裝紅酒是0.75公升,所以飲一份波爾多紅才是60卡路里,一個青萍果的熱量而己。除了對飲水都會肥的人之外,品紅應無大礙。有「熱量專家」報告:若將食物用0至9來給分,水是0分,烈酒8.5分,牛油7分,麵包2.5的話,紅酒只有0.7分,1分都不到,所以法國品紅客沒有肥人,信而有徵。

十一、儲酒的迷思:

紅酒要暗無天日,冰涼無汗,靜靜地躺在一個角落裡成長。和干邑不一樣的是,干邑要在橡木桶中成熟,入樽即停止生長,時光停頓,但紅酒的魔法是能在酒瓶內繼續生命,如人般能有生老病死,但卻不能輪迴,只此一生。陽光、熱力、冷暖無常、空氣污染、天搖地動、乾濕無常,都可以令其加速老化,由酒變醋,是常事而非異事。故此在巴黎地窖亦不安全,因為若是接近地鐵站,紅酒日日震到暈,不壞亦散。故此紅酒比小龍女還矜貴,在活死人墓藏之,千載玄冰還不能放得太近。有個不壞酒櫃,溫度調在攝氏12度;衡溫,不要玻璃門,乃是家藏紅酒要訣。放在床下底只是權宜之計。冷氣長放,保得了酒保不了人,冬天又如何?當然要注意是此乃保存老酒。年輕的紅酒,只怕它成熟得不快,若在數年間飲之,一般到達Cru級的酒,亦應有此耐力。紅顏易老,紅酒亦然。偶爾開一瓶品之,看其老化的速度,亦未嘗不是良法。法國人儲酒之道,在亞洲未必管用,自創新招儲酒又如何?有人在沉船百年處覓得紅酒,仍可飲,可見冰涼鹹水處亦可藏酒,信乎?

十二、酒齡的迷思:

紅酒不是種種都耐藏,過了時的紅酒只能供憑吊,恨時光之飛逝,酒味全無,味同品醋。醋之佳者如鎮江甜醋,尚可一飲;過時紅酒還怕有何異物。筆者也曾試過些七十年代的過時紅,感覺不太好。老酒開瓶要檢驗是否有酒渣,要隔除才好飲,又要透氣讓其氧化,協復酒香,但若時間拿捏不準,又會酒味全失。尚幸此種情況一般只發生在廿年以上的紅酒身上,在目前八十年代的紅酒尚未算陳紅。至於酒齡淺的新酒,熟度不夠,會產生澀味,或者丹寧酸味明顯,酒質如封似閉,謂之Ferme。諸如Palmer、Gruaud Larose都有此病。但丹寧酸又是能久藏的要素,不可或無。此種來自果梗的沈澱,確是令人又愛又恨。如何令整瓶酒達到均衡感(Balance),是每一個酒農夢寐以求的。一般梅鐸(Medoc)區紅酒較耐熟,令人急不及待;嘉芙(Graves)區能早熟,青春少艾,婀娜多姿,就要看酒客本身品味了。

十三、蠟燭的迷思:

在法國餐廳開瓶陳年紅酒時,必見酒保點一支臘燭放在酒瓶之下,然後再將紅酒傾進一個大肚酒瓶內,百思不得其解。有人說是將附近氧氣燃燒掉,免得太快老化;有人說是要亮一點,免得倒瀉;有人說是要看得清楚,陳酒若是有沉澱,可以留在瓶內。最後一論,似乎較為有理,所以陳紅要在飲前一日保持直放,讓沉澱物留在瓶底,若是保持平放,就難免有沉澱物在瓶側,想快就會倒出沉澱物,浪費了瓶酒。當然不是每種酒都有沉澱物。此種沉澱是由果梗長年後化成,有些紅酒相當厲害,但最近品過75年的Montrose、La Lagune和Lynch Bages、 Nenin都無此病。

十四、酒塞的迷思:

開瓶出事,功虧一簣,是最煞風景的一回事,而酒塞破碎是原因之一。何以故?存放時溫度不足;酒瓶沒有平放;酒塞得不到紅酒的滋潤和酒塞本身品質不良。酒塞亦是紅酒成本之一,由六角錢到六法郎都有,相差十倍,但試想一瓶十法郎的酒又何能用六法郎的法塞,豈不是「妹仔大過主人婆」?良好的酒塞必比紅酒還長命,紅酒飲完,木塞還可留作紀念。酒塞亦是證明貨真價實的證物。好酒塞上必有酒莊名字、級別產區、年份,並有在酒莊內入樽(Mis En Bouteilles Au Chateau)的字樣,十分講究。開瓶後給主人,聞酒香是其次,檢查木塞以免假酒,或年份有誤,是主因。切勿本末倒置,做了呆子還不知不覺,猛讚好酒。

十五、酒刀的迷思:

要開瓶不出事,是否需要一把鋒利無匹的開酒刀呢?適得其反,西歐人講求效率,如德國人,德國的不銹鋼,質量一流,做刀亦鋒利無匹。筆者有把名廠酒保刀,真是一觸見血,好在不封喉,但每次開瓶,都是木塞四碎,保存不得,更莫論可以細觀塞上字樣。若是那些廉價木塞,更不用說。一開到底,酒塞入樽。最後還是反璞歸真,復古去用最原始也最完美的Laguiole酒保刀。此刀乃萬能,可以割開酒瓶錫紙。木質刀柄,酒攢五環,一刀在手,無酒不開,自覺如小李飛刀。多情劍客如多品紅而不灌黃,早已人間有情。

十六、二房的迷思:

有謂既然有「大房」可飲,何必飲「二房」?答案是:大房若是高不可攀,飲二房亦可聊勝於無。以前只有梅鐸區的超級酒莊才有二房,如Latour的Les Forts De Latour、瑪高的Pavillion Rouge,這兩家二房真是宰相門下亦大官,簡直比幾許正牌還勝。但近日亦已成為高價貨,實吹捧之病也!如今連聖蒂美濃和龐美濠的中型酒莊,亦人人有二房,不勝枚舉。其實二房的產生,一是飲得不要浪費,反正人力物力已花下去,經濟規範加大,產量亦多,但限於紅酒法例,不能多產,乃易名再戰,名為二房。製法一樣,師傅無差別,所差者可能是第一次榨壓為大房,第二次榨壓為二房。有時二房的產地不一樣,葡萄品種不一樣,果味稍遜,製法無異,價錢打過對折,又何妨?筆者很多時是先發現二房之妙,再探大房,其樂無窮,諸如Bonnat乃De Fieuzal之二房。筆者不能盡嚐二房紅,但有一妙策,乃請各大名食店主持人作盲公竹,每至名店必細觀此等名廚之選擇。如在Les Trois Marches品九三Connetable De Talbot,乃Talbot二房,不俗;在Les Musees品91 Les Fiels De Lagrange,乃Lagrange二房,平正順喉,果香十足。其他如Clos Du Marquis,此瓶最老牌二房(1904開業),已是獨當一面,很多人已忘了它是Leoville Las Cases的二房紅了。筆者選了52家二房紅,日後新書出版,乃公諸於世。

十七、酒客的迷思:

天下品紅之士,無論富貧,莫不好名。此名無他,能得價廉物美之紅酒而傲也。「此翁何以富,酒庫不曾空」是白居易的名句,但在尋尋覓覓之餘,居然能得人所未得,其樂無窮。雖然有時也「釣魚不著買魚歸」來慰妻,但亦無可厚非。何處購得廉價波爾多紅,乃筆者每每遇到的標準問題。未有答案前,首先要給價廉和物美下個定義。品紅和婚姻都是講緣份,機緣巧合就會碰上,但閣下要識貨,才不致入寶山空手回。筆者曾替自己定下在巴黎採購的價錢,150法郎以下為價廉,80法郎以下不會物美。最物有所值的地方是財雄勢大,以賣紅為招徠的Hypermarket如Carrefour、Auchan、Monoprix,也曾買到許多美酒如Trotanoy、 Montrose、Gruaud Larose、Larmande、St. Pierre, Pavie、Haut Marbuzet、 Domaine De Chevalier、Soutard、Langoa Barton,自稱也是酒庫不曾空,酒福不淺。此等留與酒友共品,而平日的餐酒,以80至100法郎為限,亦曾找到Lannessan、Tour Du Haut Moulin、 Pontet Canet、 Lafite二房,和Sociando Mallet這些已可飲,亦可等的紅酒,雖然只是Cru Bourgeois,卻是極有可觀。若要再向價廉方向進發,就要走出名酒區,如Pauillacsst、Juliens這兩個一級和二級紅的產地,在二線酒區尋寶。Sestephe和Margaux均有廉貨,而Moulis和Listrcs亦不可忽視。Graves區這個比Pauillacs還老的酒區,簡直是美不勝收,有志品紅者,下次有暇去法國,何不一遊紅酒區?不必讓新加坡酒客威盡也。總之要價廉物美,有兩大原則:不能追求產量少的酒堡,因為產量少酒價被「炒起」易;第二不能追求名氣,名氣大是因為廣告費付得高,付得早,如今是收獲期,閣下早年不買,如今付高價。但未被發掘的好酒仍多,巴黎有酒商以酒莊直營,售價不超過90法郎為號召,是惜「杖頭錢」酒客的福音。

十八、年份的迷思:

紅酒的年份是否重要?答案是從陳酒的角度是重要,因為不好年份的酒根本不能保存至今。50年以上的紅酒,只有幾家超級酒莊才能留存,筆者參觀過一些1900、1911、1928、1929,酒塵滿瓶,不知尚能飲否?三十年代好像無甚流傳。四十年代,一九四五的瑪高已呈疲態,1947今年開瓶賀五十才知。五十年代有1952及1955;六十年代只有1961和1966才安全。七○年代的1970、1975、1978,此外不堪提。八十年代是最美好的十年,連最次的1984和1987,如今尚可飲,其他都可久存。九十年代,只有91失手,92稍次,其他都不失望,95可能太貴,靜待價格回歸合理水平。但是正如法國所有事物一樣,紅酒也有許多例外,這才是紅酒迷人之處。筆者品過1983年的Chevalier De Gruaud、1984年的Mission Haut Brion、92年的Gruaud Larose,出廠當年被評得一文不值,最近才被推翻,但價錢居然在120法郎之下。紅酒在瓶內的魔術,是非開瓶不知,而製作嚴謹的酒家如Montrose、Gruaud Larose,筆者是近十年都開瓶品之,酒質在新時不能品出太大分別,但價錢大有分別,其中奧妙,不妨注意筆者新作《品紅試食法國行》出版日吧!

註:【香港的酒價已經兩極化,貴者自貴,平者自平,但兩者都比法國原產地為貴。首先波爾多紅儘有每瓶十法郎的餐酒(Vin Du Pays), 而十法郎還是零售價格,因價就貨,品質有何保證,閣下自己體會。法國幾許酒徒,日日飲餐餐飲,不能餐餐都品紅,只能飲紅、灌紅、代替水份而已,法國人晉餐時滴水不進已是普通現象,此等廉價酒只是經濟低潮時的代用品而已。紅酒出口尚有退稅的好處,但手續繁複,兼且只用法文。筆者太座的爛熟的法文和超人的忍耐力,一周內跑了五次,才告將筆者部份存酒空運離境。大工程,個人不必嘗試,還是讓酒商賺這次專業錢吧!香港酒稅已由90﹪減為60﹪,尚有退稅20﹪,廉價酒如今數十港元都有得賣,要是倒算回去,原產地價格有多高?此酒能有多好飲?貴價酒已是屬於另類酒客的禁臠,非柏加酒書100分不飲者有之,不過人口不多,只是超級應酬場合的飲料;也有非九十分紅酒不飲者,此乃迷信酒書,「錢既易來亦可易去」的飲酒效率論者。連柏加本身也認為85分以上已足收藏飲用,何必自高身價,作冤大頭?在法國柏加乃爭議性人物,一般酒商不予重視,筆者尚有多類柏加90分之波爾多紅,只售百餘法郎而已,若以空運費每瓶五十法郎,再付稅,成本應是330港元。台灣酒入口一律90台幣,所以有人到台灣掃貨,以私人遊艇返港也。】

紅酒十八問 張建雄

品紅的人口急劇上升,進入品紅世界的人很少逃得過波爾多紅一關。此無他,歷史悠久,推行最力,相對而言,價格也最堅挺。亞洲品紅客的財力突飛猛進,但品紅的實力卻未能同步上升。於是乎品紅方式光怪陸離,品紅文化節外生枝,被法國品紅老手竊竊偷笑,付了高價之餘,尚被譏為土包子、無紅酒文化。其實品紅也不外乎回歸自然,取其真趣而已。筆者不妨從各種紅酒迷思中作個說明,絕非專家之言,作參考而已。

一、酒溫的迷思:

「白酒才需要凍飲,紅酒可以在室溫進飲」:這是不科學化的說法,「不要凍壞我的紅酒」更是莫明其妙。法國人藏酒只藏在自己的地牢比較陰涼之處,一般溫度是攝氏12度,冬夏季之間仍有溫差,但未至影響酒的質量。至於品紅時的室溫亦要看季節,法國幾乎是沒有冷氣機的國度,即使是巴黎此等大都會,亦只有四星級旅館才有空調,因為真正炎熱的日子沒有幾天,室溫在沒有太陽照射之處大概攝氏22度吧。夏日炎炎,法國亦愛在戶外品紅,室外溫度雖然未如香港之熱,也有攝氏30度吧!波爾多紅的酒溫應在攝氏15至18度飲用。酒齡淺者要較低溫,酒齡高者則可高攝氏二三度。以香港的天氣,若是在酒莊購回家飲,或攜酒到酒友家共飲,真的要買個溫度計,或者立即入雪櫃降溫才成。筆者多次在亞洲五星級餐廳內飲到「熱紅酒」,比「熱啤酒」有不遑多讓之差勁,居然尚有侍應答以此餐廳以供給食物為主,紅酒請「睇開些」。可見酒客的增長遠比酒保增長為快。基本常識要靠自己。若覺得酒溫不對勁,紅酒一樣要放入冰桶降溫。尤其在夏季,比較年青和淡身的紅酒,冷飲更宜。「一冰掩百拙」本是白酒名言,紅酒亦偶爾適用。

二、 透氣的迷思:

紅酒需要透氣吧!透氣要多久?是否需過瓶?用不用透氣瓶(Decanter)?答案是並無準則。一般而言,透氣並無害處。老酒需要透氣,讓紅酒氧化,酸味溜走,讓酒味醇和。尤其葡萄成分如封似閉,味道不易發揮如Palmer, Gruaud, Larose,必須全套手續做齊。可用扁身瓶,讓紅酒與空氣全接觸。法國品紅客經驗,新酒也可以透氣。反正不急灌,不拼酒,輕斟低酌,酒味自然佳,但此原則對己經過老和風燭殘年的紅酒不適用。一般除了幾大特級酒皇,紅酒在七十年代就要小心,最好詢問酒保是否需要透氣,一般即使是同年份,半瓶裝不必過樽透氣,兩樽裝保存年代較久,必需透氣。五星級酒莊的Lynch Bages,75年已不用透氣是常識。

三、 酒色的迷思:

將紅酒傾入一隻薄身玻璃杯內來觀其色是品紅酒一大享受。波爾多紅酒色隨年齡而變,年輕貌美時紅得發紫-紫羅蘭的紫。其實顏色來自葡萄的皮色,到紅酒成熟時,酒色會呈磚紅色,若保存不當,酒色還會呈濁俗的泥紅色,過濾後,或可品嚐,但已不保險。紅酒的色尚可以從酒色的明亮、深淺來區分。葡萄酒的成份並不來自單一葡萄是一般常識,以波爾多紅而言,一般最通常的葡萄品種是三大:蘇維翁(Cabernet Sauvignon)、美羅(Merlot)、法蘭(Cabernet Franc)和二小:維鐸(Petit Verdot)、馬庇(Malbec)。各大酒農各師各法,由於配方不一樣,產地有異,老幹新枝,風風雨雨,於是形成各種紅酒組合,變化多端。品紅之士,亦各憑想像,感覺先行,整色整水,專家一樣。

四、 譯名的迷思:

法文不是容易的語言,發音更是有虛音連音。異鄉人到法國,確有難於啟齒之痛,但既要飲紅買紅。不能單憑手指指。法國紅酒傳到中華之鄉亦有百多年的歷史,慈禧太后品紅作補品已是後事,百年老店的山東張裕酒家,亦有自創品牌。但波爾多紅要譯到信達雅確實不易。將Lafayette譯為「老佛爺」,Lynch Bages譯為「靚次伯」是神來之筆,但後者只有香港老戲迷才懂,年青一輩的品紅之友不知為何物。將Mouton譯為「武當」,令人聯想起「劍仙」,到將法國教宗Pape Clement譯為「神紅」,乃誤將教宗作神父,但教宗有許多位,也應對號入座。此酒以優雅見勝,紅寶石色,乃嘉芙區(Graves)佳品,但嘉芙區之寶的Mission Haut Brion居然就草草音譯為佳富紅,就有點那個,但若論價格,確是富人才飲得起。若以意譯,聖蒂美濃酒區的「白馬」非馬,Cheval Blanc簡易能明;嘉芙的「騎士」Domaine Chevalier都是年年上佳酒榜的角色。紅酒要風行除了要品質好外,尚要名牌叫得響,譯得順,所以瑪高(Margaux)一酒風行百多年。不懂法文一樣可以點酒點得順暢,不致失威。但瑪高既為酒區亦是酒莊,初哥們不要混淆。有時招紙上印上瑪高,尚以為買到便宜貨,實則不知所買為何物,但能以酒區為酒莊名字,亦是只以一家別無分號。至於筆者試譯的玟瑰崗(Montrose)、獅子城(Leoville)俱是波爾多佳品,但獅城有三寶,本是同根生,後來分家,各有千秋,要知詳情,參看拙著。其他較為好譯的有龐美濠區(Pomerol)的小村莊(Petit Village),村莊雖小,風味濃烈,亞洲少人飲,未知何故。聖袓尼安區的「塔寶」(Talbot),乃琉璃寶塔倒轉頭,亦儲酒之方法。說起塔想起有支「蘇塔」(Soutard)。杭州有紀念蘇東坡的蘇堤,聖蒂美濃有「蘇塔」,宜於久存,愈久愈佳,可以名之。至於為堪富利保加這位性格老生所譯的保加露(Beaucaillou),亦是好戲連場,價錢合適可買也。

五、 酒香的迷思:

品紅與品茶的共通處是酒有酒香,茶有茶香。不過茶要新茶,酒要老酒。茶要汲泉烹水才能香氣四溢,但紅酒成熟時,一開瓶便聞果香。飲好酒尚要夠長壽,能不保養乎?紅酒所能有的氣味少說也有四五十種。法國紅酒學院將之分門別類,提鍊成「精」,供品紅新進「聞之哉」。普通的煙味、辣味、雲呢拿味、草莓味,大家耳熟能詳。紅酒有大家閨秀、有煙視媚行、亦有村女娥媚,洗盡鉛華,了無香氣;但亦有年紀太幼,果香未出,不能喉急。至於庸脂俗粉,易飲易忘之紅酒,是不必聞香,聞亦閒唔出也!日前品94年的Sociando Mallet未見酒香,就是有此弊。而Palmer此種必需久藏之酒,即使90年亦是無處覓其紫蘿蘭之香味,太早開瓶只是辣手摧「香」而已。

六、 招紙的迷思:

紅酒的招紙十分有研究,上面標明紅酒的年份、酒精度、含量、產地、等級。好的紅酒尚可標明酒莊。酒質最低保證是要有AOC, 是產地控制的保證。O字是Origin,但在招紙上看不到,因為是以產區代入。波爾多是最大約數,如果見到Bordeaux,不要以為好口野,只是告訴你是任何波爾多地區都可以生產的雜牌軍而已。見到Medoc,仍不見紅酒芳蹤何處,一直要見到有酒莊。但地圖上仍未必見到,只有那些上了1855年榜,年產30萬瓶紅酒才算是有名有姓,有得追究。為了防止冒牌貨,招牌用的是特製萬能膠,用水都浸不脫,只有特製的「脫招紙用品」才有效,每張也售15法郎,但脫下來已黏在紙上,不能重用,只能留為紀念。若根據法國品紅一族公論,紅酒出廠若售價至300法郎,已是頂級,再上去已無再高之處,所以超過300法郎的紅酒,價格全在招牌上面,理宜脫而存之。

七、 酒價的迷思:

酒貴就好飲只是暴發戶的觀念,如今有投機紅酒客,專門炒產量少的紅酒,只是物以罕為貴的經濟理論,Le Pin年產8 000瓶,Valandraud年產11 700瓶,Mondotte96年都炒到一箱2 000英鎊,也是產量少而已,其實量少的酒而比這些新貴好的多得是,只是產量在年產30 000瓶而已,以今日酒客之多,30 000瓶亦是濕濕碎,筆者品過的聖蒂美濃的小酒莊Le Tertre Roteboeuf, 嘉芙區的La Tour Haut Brion, 龐美濠區的「頂爺」,阿花(Lafleur)亦只得年產20 000瓶,早已名震四方。24 000瓶產量教堂紅(Eglise Clinet),加上和Petrus齊名的Trotanoy也只年產36 000瓶,此等佳釀比較物有所值,不必跟風找新貴也。

八、酒書的迷思

法國紅酒種類繁多,少說也有萬餘種,佳者美不勝收,平平者可以佐餐,所以有詩人說:品紅是一種精神的活動,多於飲宴的活動。只要精神得到滿足,其他不足論。若能有益身心,只是副產品,不必太在意。人生若不稱意,百病自然叢生,所以選紅之學,不得不研究。進行經濟活動的人都有通病,就是如何以低價進優質貨,與本身的購買力關係不大。有人進入紅酒大觀園,法文不知所云,所以都要枝盲公所。在法國的超級巿場和酒莊都有專業酒保提供諮詢服務,筆者也認識好幾位,但賣酒者未必是品酒者,品酒者未必是識酒者。酒保們也不過經人訓練,向前輩學師,口耳相傳,略知一二而已。年輕的酒保不過是一般職員,本身限於財力,能品名酒的機會不多。所以要開古酒,如今十年以上也算古,因為一般紅酒只有七年命,只有特級紅才有長壽,但特級需要庫存兩年才入樽,所以目前95的紅酒之佳者,亦在靜坐期,要年底才有貨。兩年變化如何,無人得知,有變佳亦有變劣,各安天命,名家也跌眼鏡,多少92年被置為不值一評者,如今有意外驚喜,兼之售價廉宜,93、94之佳者,也是年輕質美,但如何得知是一門學問。當然品酒多年的老酒保信得過,但品酒過多有職業病,不一定作得準,柏架也只能作參考。此公不是法國人,在法國品紅中,亦是爭議人物而已。筆者手頭法國酒書如Gaultmillau, Brettane & Desseauve、Parker和Hachette等少說也有五六本,不論酒莊、年份相同,都是意見紛紜。只憑一次試飲,就定終身,此等試酒客,即使天生異稟,也難保無錯,印刷也難保錯。盡信書不如無書,信自己的品味,買而品之,人人口味不同,死不認錯可也。

九、 酒瓶的迷思:

波爾多紅的酒瓶是標準化,和布根地、阿爾薩斯的酒瓶截然不同,一經見過就曉。可惜如今外國酒不論智利紅、西班牙紅、意大利紅都用波爾多酒瓶為大多數,容易混淆,大家不能憑樽認酒,只好看招紙是法文還是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多學幾國語言,也是好事。波爾多紅只有Haut Brion自成一派,十分好認,這是新學品紅的常識。到法國巴黎旅遊的不妨到瑪德蘭教堂周邊的三家紅酒莊,觀看各種酒瓶。由半瓶裝(0.375公升)、普通裝(0.75公升)、兩瓶裝(1.5公升Magnum)再上去的特大裝到6公升也有之,不常見就是。在餐廳讀酒單大多只有半瓶裝、普通裝和兩瓶裝出售,價格是因量調整,不要看錯,變成不是太便宜,便是太貴。波爾多似乎尚未出到0.50公升裝。如今是普羅旺斯(Provence)比較普遍。在家獨酌或對酌,若以普通裝太大,飲不完,最好有半瓶裝和0.50公升裝各一,開瓶後立即將酒過瓶,餘下的0.25公升或0.375公升可以當晚飲完,其他用木塞蓋起,翌日再飲,也不至於酒香全失,此亦空瓶活用法!事實上,無論酒量有多好,多飲傷肝,少飲保心。此亦治一經,損一經,國人保健常識而已。長飲長有長健康,不亦快哉!紅酒在大瓶命較長亦是常識。

十、酒杯的迷思:

干邑的酒杯是短腳,紅酒酒杯是長腳。拿干邑酒要用手指接觸杯身;拿紅酒要拿杯腳。無他,除非閣下經常手腳冰冷,紅酒不宜加溫而飲。當然遇上用塑膠杯加冰加汽水來飲瑪高之輩,如何拿酒杯是絕對無所謂的。不過各法國紅酒區所用的酒杯又有所不同,甚至有數學家將每種酒杯加以測量,如何可以令紅酒與空氣接觸面弄至最大,加速透氣速度,其實有點「阿茂整餅」。因為若果開瓶透氣已經充份,又何必再整色整水?不過酒杯另有一用途乃計算熱量。一隻波爾多紅杯應載0.215公升的紅酒,正宗傾酒規矩是三分之一杯,所以是0.072公升,一瓶波爾多紅的佳品應是有680卡路里。一瓶普通裝紅酒是0.75公升,所以飲一份波爾多紅才是60卡路里,一個青萍果的熱量而己。除了對飲水都會肥的人之外,品紅應無大礙。有「熱量專家」報告:若將食物用0至9來給分,水是0分,烈酒8.5分,牛油7分,麵包2.5的話,紅酒只有0.7分,1分都不到,所以法國品紅客沒有肥人,信而有徵。

十一、儲酒的迷思:

紅酒要暗無天日,冰涼無汗,靜靜地躺在一個角落裡成長。和干邑不一樣的是,干邑要在橡木桶中成熟,入樽即停止生長,時光停頓,但紅酒的魔法是能在酒瓶內繼續生命,如人般能有生老病死,但卻不能輪迴,只此一生。陽光、熱力、冷暖無常、空氣污染、天搖地動、乾濕無常,都可以令其加速老化,由酒變醋,是常事而非異事。故此在巴黎地窖亦不安全,因為若是接近地鐵站,紅酒日日震到暈,不壞亦散。故此紅酒比小龍女還矜貴,在活死人墓藏之,千載玄冰還不能放得太近。有個不壞酒櫃,溫度調在攝氏12度;衡溫,不要玻璃門,乃是家藏紅酒要訣。放在床下底只是權宜之計。冷氣長放,保得了酒保不了人,冬天又如何?當然要注意是此乃保存老酒。年輕的紅酒,只怕它成熟得不快,若在數年間飲之,一般到達Cru級的酒,亦應有此耐力。紅顏易老,紅酒亦然。偶爾開一瓶品之,看其老化的速度,亦未嘗不是良法。法國人儲酒之道,在亞洲未必管用,自創新招儲酒又如何?有人在沉船百年處覓得紅酒,仍可飲,可見冰涼鹹水處亦可藏酒,信乎?

十二、酒齡的迷思:

紅酒不是種種都耐藏,過了時的紅酒只能供憑吊,恨時光之飛逝,酒味全無,味同品醋。醋之佳者如鎮江甜醋,尚可一飲;過時紅酒還怕有何異物。筆者也曾試過些七十年代的過時紅,感覺不太好。老酒開瓶要檢驗是否有酒渣,要隔除才好飲,又要透氣讓其氧化,協復酒香,但若時間拿捏不準,又會酒味全失。尚幸此種情況一般只發生在廿年以上的紅酒身上,在目前八十年代的紅酒尚未算陳紅。至於酒齡淺的新酒,熟度不夠,會產生澀味,或者丹寧酸味明顯,酒質如封似閉,謂之Ferme。諸如Palmer、Gruaud Larose都有此病。但丹寧酸又是能久藏的要素,不可或無。此種來自果梗的沈澱,確是令人又愛又恨。如何令整瓶酒達到均衡感(Balance),是每一個酒農夢寐以求的。一般梅鐸(Medoc)區紅酒較耐熟,令人急不及待;嘉芙(Graves)區能早熟,青春少艾,婀娜多姿,就要看酒客本身品味了。

十三、蠟燭的迷思:

在法國餐廳開瓶陳年紅酒時,必見酒保點一支臘燭放在酒瓶之下,然後再將紅酒傾進一個大肚酒瓶內,百思不得其解。有人說是將附近氧氣燃燒掉,免得太快老化;有人說是要亮一點,免得倒瀉;有人說是要看得清楚,陳酒若是有沉澱,可以留在瓶內。最後一論,似乎較為有理,所以陳紅要在飲前一日保持直放,讓沉澱物留在瓶底,若是保持平放,就難免有沉澱物在瓶側,想快就會倒出沉澱物,浪費了瓶酒。當然不是每種酒都有沉澱物。此種沉澱是由果梗長年後化成,有些紅酒相當厲害,但最近品過75年的Montrose、La Lagune和Lynch Bages、 Nenin都無此病。

十四、酒塞的迷思:

開瓶出事,功虧一簣,是最煞風景的一回事,而酒塞破碎是原因之一。何以故?存放時溫度不足;酒瓶沒有平放;酒塞得不到紅酒的滋潤和酒塞本身品質不良。酒塞亦是紅酒成本之一,由六角錢到六法郎都有,相差十倍,但試想一瓶十法郎的酒又何能用六法郎的法塞,豈不是「妹仔大過主人婆」?良好的酒塞必比紅酒還長命,紅酒飲完,木塞還可留作紀念。酒塞亦是證明貨真價實的證物。好酒塞上必有酒莊名字、級別產區、年份,並有在酒莊內入樽(Mis En Bouteilles Au Chateau)的字樣,十分講究。開瓶後給主人,聞酒香是其次,檢查木塞以免假酒,或年份有誤,是主因。切勿本末倒置,做了呆子還不知不覺,猛讚好酒。

十五、酒刀的迷思:

要開瓶不出事,是否需要一把鋒利無匹的開酒刀呢?適得其反,西歐人講求效率,如德國人,德國的不銹鋼,質量一流,做刀亦鋒利無匹。筆者有把名廠酒保刀,真是一觸見血,好在不封喉,但每次開瓶,都是木塞四碎,保存不得,更莫論可以細觀塞上字樣。若是那些廉價木塞,更不用說。一開到底,酒塞入樽。最後還是反璞歸真,復古去用最原始也最完美的Laguiole酒保刀。此刀乃萬能,可以割開酒瓶錫紙。木質刀柄,酒攢五環,一刀在手,無酒不開,自覺如小李飛刀。多情劍客如多品紅而不灌黃,早已人間有情。

十六、二房的迷思:

有謂既然有「大房」可飲,何必飲「二房」?答案是:大房若是高不可攀,飲二房亦可聊勝於無。以前只有梅鐸區的超級酒莊才有二房,如Latour的Les Forts De Latour、瑪高的Pavillion Rouge,這兩家二房真是宰相門下亦大官,簡直比幾許正牌還勝。但近日亦已成為高價貨,實吹捧之病也!如今連聖蒂美濃和龐美濠的中型酒莊,亦人人有二房,不勝枚舉。其實二房的產生,一是飲得不要浪費,反正人力物力已花下去,經濟規範加大,產量亦多,但限於紅酒法例,不能多產,乃易名再戰,名為二房。製法一樣,師傅無差別,所差者可能是第一次榨壓為大房,第二次榨壓為二房。有時二房的產地不一樣,葡萄品種不一樣,果味稍遜,製法無異,價錢打過對折,又何妨?筆者很多時是先發現二房之妙,再探大房,其樂無窮,諸如Bonnat乃De Fieuzal之二房。筆者不能盡嚐二房紅,但有一妙策,乃請各大名食店主持人作盲公竹,每至名店必細觀此等名廚之選擇。如在Les Trois Marches品九三Connetable De Talbot,乃Talbot二房,不俗;在Les Musees品91 Les Fiels De Lagrange,乃Lagrange二房,平正順喉,果香十足。其他如Clos Du Marquis,此瓶最老牌二房(1904開業),已是獨當一面,很多人已忘了它是Leoville Las Cases的二房紅了。筆者選了52家二房紅,日後新書出版,乃公諸於世。

十七、酒客的迷思:

天下品紅之士,無論富貧,莫不好名。此名無他,能得價廉物美之紅酒而傲也。「此翁何以富,酒庫不曾空」是白居易的名句,但在尋尋覓覓之餘,居然能得人所未得,其樂無窮。雖然有時也「釣魚不著買魚歸」來慰妻,但亦無可厚非。何處購得廉價波爾多紅,乃筆者每每遇到的標準問題。未有答案前,首先要給價廉和物美下個定義。品紅和婚姻都是講緣份,機緣巧合就會碰上,但閣下要識貨,才不致入寶山空手回。筆者曾替自己定下在巴黎採購的價錢,150法郎以下為價廉,80法郎以下不會物美。最物有所值的地方是財雄勢大,以賣紅為招徠的Hypermarket如Carrefour、Auchan、Monoprix,也曾買到許多美酒如Trotanoy、 Montrose、Gruaud Larose、Larmande、St. Pierre, Pavie、Haut Marbuzet、 Domaine De Chevalier、Soutard、Langoa Barton,自稱也是酒庫不曾空,酒福不淺。此等留與酒友共品,而平日的餐酒,以80至100法郎為限,亦曾找到Lannessan、Tour Du Haut Moulin、 Pontet Canet、 Lafite二房,和Sociando Mallet這些已可飲,亦可等的紅酒,雖然只是Cru Bourgeois,卻是極有可觀。若要再向價廉方向進發,就要走出名酒區,如Pauillacsst、Juliens這兩個一級和二級紅的產地,在二線酒區尋寶。Sestephe和Margaux均有廉貨,而Moulis和Listrcs亦不可忽視。Graves區這個比Pauillacs還老的酒區,簡直是美不勝收,有志品紅者,下次有暇去法國,何不一遊紅酒區?不必讓新加坡酒客威盡也。總之要價廉物美,有兩大原則:不能追求產量少的酒堡,因為產量少酒價被「炒起」易;第二不能追求名氣,名氣大是因為廣告費付得高,付得早,如今是收獲期,閣下早年不買,如今付高價。但未被發掘的好酒仍多,巴黎有酒商以酒莊直營,售價不超過90法郎為號召,是惜「杖頭錢」酒客的福音。

十八、年份的迷思:

紅酒的年份是否重要?答案是從陳酒的角度是重要,因為不好年份的酒根本不能保存至今。50年以上的紅酒,只有幾家超級酒莊才能留存,筆者參觀過一些1900、1911、1928、1929,酒塵滿瓶,不知尚能飲否?三十年代好像無甚流傳。四十年代,一九四五的瑪高已呈疲態,1947今年開瓶賀五十才知。五十年代有1952及1955;六十年代只有1961和1966才安全。七○年代的1970、1975、1978,此外不堪提。八十年代是最美好的十年,連最次的1984和1987,如今尚可飲,其他都可久存。九十年代,只有91失手,92稍次,其他都不失望,95可能太貴,靜待價格回歸合理水平。但是正如法國所有事物一樣,紅酒也有許多例外,這才是紅酒迷人之處。筆者品過1983年的Chevalier De Gruaud、1984年的Mission Haut Brion、92年的Gruaud Larose,出廠當年被評得一文不值,最近才被推翻,但價錢居然在120法郎之下。紅酒在瓶內的魔術,是非開瓶不知,而製作嚴謹的酒家如Montrose、Gruaud Larose,筆者是近十年都開瓶品之,酒質在新時不能品出太大分別,但價錢大有分別,其中奧妙,不妨注意筆者新作《品紅試食法國行》出版日吧!

註:【香港的酒價已經兩極化,貴者自貴,平者自平,但兩者都比法國原產地為貴。首先波爾多紅儘有每瓶十法郎的餐酒(Vin Du Pays), 而十法郎還是零售價格,因價就貨,品質有何保證,閣下自己體會。法國幾許酒徒,日日飲餐餐飲,不能餐餐都品紅,只能飲紅、灌紅、代替水份而已,法國人晉餐時滴水不進已是普通現象,此等廉價酒只是經濟低潮時的代用品而已。紅酒出口尚有退稅的好處,但手續繁複,兼且只用法文。筆者太座的爛熟的法文和超人的忍耐力,一周內跑了五次,才告將筆者部份存酒空運離境。大工程,個人不必嘗試,還是讓酒商賺這次專業錢吧!香港酒稅已由90﹪減為60﹪,尚有退稅20﹪,廉價酒如今數十港元都有得賣,要是倒算回去,原產地價格有多高?此酒能有多好飲?貴價酒已是屬於另類酒客的禁臠,非柏加酒書100分不飲者有之,不過人口不多,只是超級應酬場合的飲料;也有非九十分紅酒不飲者,此乃迷信酒書,「錢既易來亦可易去」的飲酒效率論者。連柏加本身也認為85分以上已足收藏飲用,何必自高身價,作冤大頭?在法國柏加乃爭議性人物,一般酒商不予重視,筆者尚有多類柏加90分之波爾多紅,只售百餘法郎而已,若以空運費每瓶五十法郎,再付稅,成本應是330港元。台灣酒入口一律90台幣,所以有人到台灣掃貨,以私人遊艇返港也。】

紅酒知識

酒標

如何選擇一瓶好喝的紅酒,第一要件是口感要順,什麼樣的味道才較順口,看個人喜好,品嚐紅酒是一門高深學問,學會品酒需要長時間的研究及一層層的磨鍊,不過學會認酒則是一件比較簡單的事。如何認酒呢?先學看酒瓶上的標簽吧。葡萄酒的標籤又稱為『etiquette』(法文,意為許可證),如同人們的履歷表一樣。正如在懂得葡萄酒的人們之間,流傳著『只要看了標籤,就知道它的味道了』一般,標籤上確實透露著關於葡萄酒味道(特色)的訊息。『標籤上的圖案有很多種,到底事在寫些什麼?真想知道…..』一般標籤上通常會標示:葡萄收成的年份、葡萄酒的酒名(以產地或酒園名(Chateau)命名) 、生產國或生產地、莊園地名的名稱、生產者(造酒者)名、容量、酒精濃度…等。標籤依設計者的設計,有各種不同的樣式,所以資料所書寫的位置也不同。

收成年→該年的天候會影響葡萄收成的品質,產區→一瓶葡萄酒的好壞節定於產地的地質狀況,A.O.C→指定優良產區A.O.C.法定名稱,城堡內裝酒→Mis En Boteille Au Chateau,釀酒師簽名→對酒品質有更一層的保證



法國葡萄酒依據葡萄酒法及其品質而分成以下幾種

A.O.C. Wine是指定優良產區酒為名之葡萄酒的通稱,這種酒對於原產地(地區、村、葡萄園等)有很詳細的限定,日本進口的葡萄酒大多為此種酒。其標示方式如APPELLATION ROMANEE CONTI CONTROLEE,於APPELLATION與CONTROLEE之間的ROMANEE CONTI則是酒園名稱。



Vin De Pays(地區餐酒)是僅限定葡萄產地的葡萄酒,其限制較A.O.C.所規定的少,價格也比較合理,找找看,也許能夠找到品質相當不錯的酒喔!



Vin De Table(日常餐酒)則是不受規定約束的酒,任何產區的葡萄都可以哪來混合釀造。藉由混合釀造來就低成本是這種酒的特徵,美味與否全憑生產者的巧手,無等級之分。





紅酒的釀造法

A.除梗:所謂除梗,是指為了避免葡萄酒中有多餘的苦澀味道,而將梗從果實上除去。

B.破碎:將果皮搓破輕輕壓碎,稱之為破碎。

C.發酵:在破碎的葡萄(連同果皮及種子)中加入酵母菌。因紅酒的顏色來自果皮,而澀味則是種子所釋放出來的味道。

D.榨汁:以榨汁機榨出發酵後的葡萄酒。

E.發酵:將榨出的葡萄酒與果皮、種子分開,接著僅使葡萄酒在發酵。本階段是決定葡萄酒味道的關鍵,完全發酵熟成者即為不甜口口味的葡萄酒。

F.除渣:發酵完之後,溶解殘存的物質會自動沉澱,可順利地被除去,此一過程稱之為除渣。

G.熟成:接著裝入酒桶使之能夠充分熟成,熟成期間約為兩年(但亦有熟成未滿兩年者)。

H.裝瓶:熟成後即可裝瓶。



如何保存酒

保存葡萄酒最忌諱的是溫度的強烈變化,如果你在店家購買的時候是處於常溫之下,則在家裡只要保存於常溫之下即可。你若想飲用冰鎮過的葡萄酒於飲用前冰凍即可。如果你將葡萄酒儲存於冰箱中,只適合存放於溫度變化較小的蔬菜室內。最理想與長期的儲存環境是溫度約在攝氏12~14度間保持恆溫,溼度在65%~80%間,保持黑暗,一般酒都放置於地下室。保持乾淨,以免其他異味滲入酒內。



品酒步驟

1.觀其色澤--將酒道在高腳杯中,握著杯腳,看其色澤。

2.聞其香味--輕搖酒杯讓香氣釋放出來,聞其散發的香味。

3.品嚐--啜飲一小口,讓酒在舌尖溶動,感覺其味道及酸甜度。

飲紅酒步驟

其實大家都大慨識如何酒用紅酒架
不過點都系度講下啦

醒酒
由於紅酒被喻為有生命力的液體,是由於紅酒當中含有丹寧酸(Tannic Acid)的成分,丹寧酸跟空氣接觸之後所產生的變化是非常豐富的。而要分辨一瓶酒的變化最好的方式是開瓶後第一次倒2杯,而先飲用一杯,另一杯則放置至最後才飲用,就能很清楚的感覺出來。每一瓶酒的變化時間並不一樣,也許在10分鐘、也許半個小時、也許在兩個小時後。如何去發覺有的生命力就靠自己的感覺跟經驗了。

過酒(Decenting)
過酒的方式將葡萄酒倒入醒酒瓶(Decenter)的動作稱為過酒,但過酒的目的到底何在?
其實有二,一是藉此將陳置多年的沉澱物去除。雖然喝下這些沉澱物並無任何大礙,但去有損葡萄酒的風味,所以必須去除。
另一則是使年份較少的葡萄酒將其原始的風味(每位與芳香),從沉睡中甦醒過來。因為葡萄酒會因過酒的動作而有機會與空氣接觸,此時沉睡中的葡萄酒將立刻芳香四溢,味道也變的圓潤了。

而家中用酒時,為了減短呼吸時間,通常在飲用前兩小時便開瓶。想即開即飲,一個方便快捷的方法是把葡萄酒倒入每個飲者的杯中(約三分一杯) ,這樣,杯中的酒和酒瓶中的酒有更大的空氣接觸面進行氧化,所省回的時間多達數倍。專業些可買個本用作貯藏飲剩葡萄酒的decanter,其扁圓的底部令葡萄酒有偌大空氣接觸面,十分鐘已可氧化好一瓶葡萄酒。

拿起盛著葡萄酒的酒杯,向外傾斜,首先看看酒是否有如木屑的東西,這些東西可能會影響酒的品質。再來看看酒的顏色。已成熟的酒(低下檔的輕清型葡萄酒例外),外圍酒邊帶褐黃色,而裡面的酒色澤較深。未成熟(可貯藏更久才飲用) 的酒內外皆多呈紫紅色。

拿起酒杯,向內搖晃(右手者即逆時針,左手者即順時針)。

然後把酒向內傾斜,低頭用鼻去嗅,味道香濃當是好徵兆。

呷一口酒,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轉動舌頭去體會,在餐廳用酒時,這時是決定你是否接受此瓶酒的時候。處理不當的酒,可能帶有黴腐味,這時你可以要求侍應「退貨」。

紅酒介紹

第一個講的地方係法國紅酒
點解介紹法國紅酒先
原因法國不但係全世界釀造最多種葡萄酒國家
亦生產了無數聞名於世界高級葡萄酒。

下面係法國紅酒產區

『勃根地第地區』:本區約有一千八百處酒園,本區由南至北依序可再劃分六個產區:
莎布里(Chablis)、夜坡(Cote de Nuits)、邦內坡(Cote de Beaune)、莎隆內坡(Cote de Chalonnaise)、馬孔內(Maconnais)、薄酒萊(Beaujolais)-----勃根地六區中最精華的一區乃夜坡與邦邦內坡所構成的『黃金坡』(Cote d’Or),前者以紅酒著稱,後者則以白酒為尊。該地區的沃恩?羅曼尼(Vosne-Romanee)酒村中的『羅曼尼?康帝』酒園(Domaine de La Romanee Conti,DRC)所釀產的『羅曼尼?康帝』(La Romanee Conti)位居紅酒首席。


『波爾多地區』:僅僅以法國波爾多地區一地而言,酒園(堡)已超過九千多座的。該地區的五大產酒區有:梅鐸(Medoc)、柏美洛(Pomerol)、聖特美隆(St.Emilion)、格拉芙(Graves)、蘇岱(Sauternes)。
梅鐸(Medoc)可以說是最重要的一區,僅生產紅酒。梅鐸(Medoc)又可細分為四個小酒區,由北至南依序為聖特夫塔夫(St-Estephe)、波儀亞克(Pauillac)、聖朱利安(St. Julien)與瑪哥(Margaux)。其中波儀亞克區(Pauillac)內的三大名酒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木桐?羅吉德堡)、Chateau Lafite - Rothschild(拉費堡)、Chateau Latour (拉圖堡),猶如三顆鑽石使得波儀亞克(Pauillac)簡直變成波爾多地區的代表了。

柏美洛(Pomerol)該區產地約只佔波爾多的百分之三左右,真是『物以稀為貴』。如果說『紅酒巨鑽』是羅曼尼?康帝,至於搶佔第二寶座榮耀的應當屬於法國波爾多的柏美洛(Pomerol)地區的代表作『彼德綠堡』(Chateau Petrus)。

聖特美隆(St.Emilion)這也是一個名園輩出的產區,在上個世紀中葉以前,本地區的酒品質普遍不佳,甚至有『車夫之酒』的譏諷!名列A等的只有兩家:歐頌堡(Chateau Ausone)與白馬堡(Chateau Cheval-Blanc)。

格拉芙(Graves):該地區的Chateau Haut Brion (歐?布利昂堡)與Chateau Latour (拉圖堡)、Chateau Lafite-Rothschild(拉費堡)、Chateau Margaux(瑪哥堡)、,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木桐?羅吉德堡)、Chateau Haut Brion (歐?布利昂堡)共享波爾多官方評鑑的一等頂級酒,也是波爾多地區的五大酒莊。

『隆河坡地區(Cotes du Rhone)或稱隆河地區』:與勃根地第、波爾多號稱法國三大產酒區。整個隆河地區最珍貴的紅酒,當推羅帝坡區的杜克酒(La Turque)。

葡萄酒種類大慨分為四類

一、 餐酒(table wine),酒精度8-14%

紅葡萄酒(red wine),俗稱紅酒。採用紅葡萄釀造,發酵過程是將葡萄皮連同葡萄涼汁一起浸泡發酵,因此釀成的酒含極高的單寧和色素。

白葡萄酒(white wine),俗稱白酒。用紅葡萄白葡萄皆可釀造。但以紅葡萄為原料時,須先榨汁,將果皮與汁分離,以免葡萄汁染上紅色。經發酵後,釀造成酒,白酒多用白葡萄釀造。

玫瑰紅酒(rose),它的發音是[rou zei ]。用紅葡萄為原料,壓汁後將果皮與汁液一同發酵一段時間,在適當的時候除去果皮,再繼續發酵。由於短時間汁液與果皮共處,因此酒的色澤呈粉紅色,因此得名。由於顏色給人浪漫的感覺,極受女士們的喜愛。

二、 汽泡酒(sparkling wine) ,酒精度8-14%並含二氧化碳

用白葡萄壓汁後,在發酵中途就先裝瓶,使其在瓶中完成第二次發酵,而將自然產生的二氧化碳保留在瓶中。有些廉價汽泡酒是用人工另打入二氧化碳,而非天然生成氣泡。市面上有時可見玫瑰紅香檳,其顏色與玫瑰紅酒的吸取色澤方式一樣,也可以在裝瓶的白色香檳內加少許紅酒以調和出粉紅色。

三、 強化酒(fortified wine) ,酒精度17%-22%﹕

在葡萄發酵到適當的時機,加入白蘭地,使酒精度達到15%以上,殺死酵母菌,停止發酵過程。這種作法保留了部份果糖,使製成的酒既強又甜。雪莉酒(Sherry)砵酒(Port)等皆屬此種方式釀製 。


四、 蒸餾酒(spirit),酒精度40%以上﹕


將釀好的葡萄酒,經蒸餾後,產生出酒精度極高的烈酒,這種酒經蒸餾後,有香味但已無生命精華,因此與前面所說的所有葡萄酒有很大的分別。白蘭地就是用這種方式製造的蒸餾酒。

Monday, January 18, 2010

超級長壽狗瑞逝世


等同人類146歲 超級長壽狗瑞逝世 玲瓏集
最小字型適中字型較大字型最大字型等同人類 146歲 超級長壽狗瑞逝世
2010年01月18日

全球最老的狗 Otto(圖),上周四在英國去世。牠活了 20年 11個月,等同人類約 146歲,是超級長壽的「狗瑞」。
Otto是臘腸狗和㹴犬混種,生於 1989年 2月 14日,性格溫馴,喜歡跑到街上與小朋友玩耍。狗隻一歲等同人類七歲。去年 9月, Otto獲《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確認是全球最長壽的狗。主人瓊斯( Peter Jones)說 Otto長壽,全賴「擁有許多愛,許多健康食物,和經常檢查。」不過 Otto的健康隨年老惡化,不但有關節炎,更陷於半聾狀態。早前獸醫發現牠胃部長了惡性腫瘤,上周四接受安樂死。瓊斯說:「我們很崩潰,牠就像兒子一樣。」

五個預防運動創傷方法

運動大字典:五個預防運動創傷方法
2010年01月18日

預防運動創傷有五大方法,包括
(一)熱身運動──透過運動前進行約 15分鐘的針對伸展肌肉運動,使關節適應大幅度伸展動作。
(二)體能訓練──透過適當及針對性的訓練,如強化下肢膝關節小肌肉的力量及反應,以增強關節的本體感覺、力量及穩定性。
(三)技巧訓練──很多下肢運動創傷均是落地時肢體動作不正確,使地面的力傳導致足踝或膝關節,造成創傷。


不同的預防裝備
(四)比賽規則的改變——以足球為例,荷蘭名將雲巴士頓( Marco van Basten)於 1992年以 28歲之齡退休,正值職業足球員黃金時期,原因是雲巴士頓技術全面兼頂級,所以經常被對手攔截,包括從後鏟跌,導致他足踝傷患不斷,被迫退休。世界足協遂修例,從後攔截會被罰紅牌,直接離場,此舉亦是預防創傷的例子。
(五)使用預防裝備──不同的運動需要不同的保護裝備,例如踏單車要使用頭盔,球場運動則需要適當運動鞋等。
香港足球隊於東亞運贏取金牌,再次喚起港人對本地足球的希望。作為運動醫學界的一分子,也希望看見港足有盛世的一天,但在推廣足球的同時,應為大眾灌輸運動創傷預防的知識。
撰文: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委員方迪培博士